理论教育 重返第三空间:一种超越时光的无限构成

重返第三空间:一种超越时光的无限构成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样的二元对立图景中,我们不禁怀念并重新思考列斐伏尔的“第三空间”概念,我深信对它的重新发现和利用意义重大。或者说,“第三空间”是一种灵活地呈现空间的策略,一种超越传统二元论认识空间的可能性。第三空间因此包含如此具有超越时光的真理性。第三空间就是这种生活世界的无限构成。

重返第三空间:一种超越时光的无限构成

在这样的二元对立图景中,我们不禁怀念并重新思考列斐伏尔的“第三空间”(third space)概念,我深信对它的重新发现和利用意义重大。我们回顾一下50年前列斐伏尔的初衷——那个时候开始考虑空间的问题,当时间(大部分文本叙事、政治统辖、城市管理权的延续等等都属于时间性统辖的领域)的权威开始让位于过去不被我们重视的空间时,空间观察成为哲学家的任务。尤其在当今世界,人类生活的空间维度深深地影响着实践与政治。但空间是真实的存在,还是想象的建构?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自然,还是文化?在过去的若干个世纪,人类的认识徘徊在二元论的思维模式之中,试图在真实与想象、主观与客观以及自然与文化之间给出空间性定位。由此便出现了两种空间认识模式:第一空间认识论和第二空间认识论。

具体而言,“第一空间”(物质空间,即“空间的实践”,是对于那些统治者而言的)的透视法和认识论模式,关注的主要是空间形式之具体形象的物质性,以及可以根据经验来描述的事物;“第二空间”(精神空间,即“空间的再现”是感受和建构的认识模式)是在空间的观念之中构想出来的,缘于人类的精神活动,并再现了认识形式之中人类对于空间性的探索与反思。而列斐伏尔的独创性在于:在原先的二元认知路线里加入另一个要素(诚然他自己也认为这种实践是实验性质的),组成三元辩证的路径。比如,他在社会性、历史性的本体论二元关系中加入了空间性,使得本体论的三元辩证法成立;同样的,他在“空间的实践”和“空间的再现”之外,加上一项“再现的空间”(第三空间,即不能用物质和精神二元法进行划分的杂糅空间),组成了列斐伏尔在空间观察上的三元辩证法。

在列斐伏尔的构想里,“再现的空间”包含了复杂的符号体系,有时经过了编码,有时则没有。[4]“再现性空间”是有生命的:它会说话。它拥有一个富有感情的核心或者说中心:自我、床、卧室、房屋;或者,广场、教堂、墓地。它包围着热情、行动以及生活情境的中心,它直接暗含时间。结果,关于它有着各种各样的描述,可以是方向性的、环境性的或关系性的,因为它本质上是性质上的、灵活的和能动的。[5]

如果可以把“第一空间”称为(对统治者而言的)“真实的地方”,把“第二空间”称为现代主义的认知空间,或者(对艺术家而言的)“想象的地方”,那么,“第三空间”就是(对所有具有生活复杂性的个体而言的)在真实和想象之外又融构了真实和想象的“差异空间”,一种“第三化”以及“他者化”的空间。或者说,“第三空间”是一种灵活地呈现空间的策略,一种超越传统二元论认识空间的可能性。(www.daowen.com)

第三空间理论重构了空间的秩序(这种颠覆传统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两性关系和权力关系的叙事,正是这一代观众内心所渴望的),因为(在这个空间里),那最具包容性的社会空间概念都包含三种空间性——感知的、构想的与实际的,谁也不具有内在的、先天的优先地位。第三空间削减了传统的金字塔模型——无论是政治的还是社会、个体的——这种平等,对于挣脱今天绝大多数商业电影中充盈的二元景观叙事捆绑而言,十分必要。第三空间因此包含如此具有超越时光的真理性。对此,美国第三空间理论家爱德华·索佳(Edward W.Soja,又译索亚、苏贾)在其《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一书中解读列斐伏尔时早有精彩的论断:

生活世界是彻底开放的,而且是开放的彻底,生活世界无所不包,它们超越所有的学科领域,同时又以政治为中心并对战略选择很敏感;生活世界永远不能被彻底认知,然而关于它们的知识又能够引导我们在奴役中寻求变革、解放和自由。第三空间就是这种生活世界的无限构成。[6]

按照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福柯的“异形地志学”,第三空间是指“中心了的边缘”“功能对立的空间、异托邦”或者“普遍的空间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伴随一种空间意识的他者形式开始出现的空间(意识)。”[7]而爱德华·索佳则将其定义为:“它是这样一个空间,那里种族、阶级和性别问题能够讨论而不扬此抑彼;那里人可以是马克思主义者又是后马克思主义者,是唯物主义者又是唯心主义者,是结构主义者又是人文主义者,受科学约束同时又跨越学科。”[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