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调的歌词结构形态多样,以五字、六字、七字为一句的歌词很普遍,乃至十几字的长句也不罕见。一首歌词最短只有两句,长的可达数十段。八字、九字、十字歌词的格律往往对音乐结构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来说,歌词的句数与曲调的句数是一致的。这一点,从一些奇数结构的小调中看得更加清楚。两句、五句的歌词,其曲调也常是三句、五句;两句半、三句半的歌词,其曲调也常是两句半、三句半。当然这仅是就一般而言,词、曲句数不相等的现象也是大量存在的。这里只是想说明音乐结构的形成与歌词结构的密切关系。
四句体较为典型。它是由四个具有“起承转合”特点的乐句构成。四句体还有一些变化形式,一种是四句之外再加衬句,有的在二、四句的尾部加衬,有的在三、四句之间加衬。每乐句中间也可以加衬词,作为乐句连接的桥梁,起到连接的作用。
小调不像号子、秧歌、风俗歌等那样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演唱的。小调的演唱方式十分灵活,尤其是一般农民、市民及业余民歌爱好者的自我娱乐、自我抒发的演唱,可以在任何场合、任何条件下进行。只有那些以卖唱谋生的职业或半职业艺人及卖唱乞讨者的情况有些不同,一般为一人,有时两人,走家串户。有的是没有伴奏的清唱,有的是自拉(弹)自唱,也有的自操“呱哒板”边唱边击节。半职业性艺人多在村头巷尾演唱,收取薄酬,情况与卖唱乞讨者相似。在城镇、码头占用一席之地的卖唱艺人,演唱形式较为正规,一般都有乐器伴奏,如三弦、二胡、四胡、扬琴、鼓或竹板等。为了吸引观众,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演唱水平,而且要经常利用现成的小调编唱有故事情节的短篇、中篇甚至长篇。其中有的已逐渐发展为曲艺,如聊城八角鼓、临清琴曲、山东琴书等。不少民歌,特别是小调,被曲艺或戏曲所吸收,但同时仍以民歌的形式在民间流传。(www.daowen.com)
通过分析我们能看出,峄县小调具有抒情性,幽默诙谐,调式调性多以五声或六声的徵调式为主,反映了农耕以及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感。
峄县地区流行的民歌主要有两种重要类型,分别是运河号子和小调。随着时代的进步,号子的使用空间在不断萎缩,通过对这种体裁的研究和分析,会对它的传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舞台上再现这种艺术形式。峄县地区的小调还是很有研究空间的,我们可以根据固有曲调进行不断的创新,使更多人来欣赏和传唱本地区的民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