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艺术是曲艺的另外一种称谓,民间讲唱文学是其基础。它是将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紧密结合所形成的一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中,曲艺被定义为:“中国音乐的一种体裁。具有以叙事性为主,兼有抒情性并与语言音调密切结合的音乐特征。其音乐由唱腔和伴奏两部分组成。曲牌体、板腔体为其音乐的基本形式。由于各曲种所操方言不同,因此曲艺音乐不仅有多种多样的曲调,又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曲艺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音乐,这里的音乐既包含唱腔也包含乐器的伴奏,在这两种艺术形式中,唱腔是构成的主体。曲艺表演者大多是有一定演唱技巧并且艺术素养过硬的艺人而构成的群体。曲艺表演者在当时比比皆是,诸如茶楼酒馆、城镇市集、婚宴寿庆、民间自娱等场合都可以见到艺人们的身影。曲艺表演形式非常灵活,少则一个人或者两三人就可进行演出,并且不需布景,只需要简单的道具就可以演出。演出现场也异常丰富灵活,依照当时听众的情绪反响在演出时快速地调整内容,比如增加即兴创作、改编。
曲艺一般有文学脚本,情节跌宕起伏,布局安排合理,汲取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文学、音乐、表演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融合的,尤其是在曲艺这种艺术形式中,共同发展才造就了曲艺的日渐丰富、成熟发展的状况。值得注意的是,曲艺的音乐与语言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唱词要表现的内容是重中之重,旋律的演唱让位于语言音调;语言中的语音语调是丰富的表情手段,更是唱腔艺术与旋律的依据。曲艺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不是“演”,而是“说”。在叙述中,表演者不是用第一人称剧中人的身份来表演故事,而是用第三人称言说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就是代言体。因此曲艺音乐的艺术表现就主要体现为情绪表达和叙述方式,通过这两点来进行表情达意展开演出。若表演者情绪和节奏、语速表达到位,就能使得相同的作品具有非同一般的表现。
我国幅员辽阔,艺术形式种类繁多。曲艺曲种也是异常丰富,当然其中也可见结构内部不包含音乐成分的曲艺形式,其形式的构成主体是“讲”“说”。如快书、相声、评书这些曲艺形式,音乐的部分就很少。所以曲艺的分类也有以“讲”“说”表演的特征为划分形式的,主要有“讲说系”曲种和“乐调系”曲种两大类型。以歌唱或说唱兼备为表演特征的是“乐调系”,以说为主的是“讲说系”。
20世纪80年代开始,根据曲艺音乐的形态结构和表演方式为依据,讲说唱音乐分以下几类:
(1)以曲牌为基本音乐构成形式的牌子曲类,也可能是单支曲牌反复使用;也有多个曲牌连缀叠加使用,来进行说唱故事的种类。这种牌子曲在全国各地都有流传,至于这种牌子曲种的起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宋、元“唱赚”“诸宫调”以及明清俗曲。曲牌体类型的曲艺音乐素材丰富、数量众多。连缀时所用曲牌数目也很灵活,可多可少,这需要根据唱叙题材内容和表演篇幅的大小规模而定,不同曲种音乐都体现出各不相同的浓郁地方色彩和特征,如北京单弦牌子曲、山东八角鼓、河南曲子、陕西曲子、兰州鼓子、青海平弦、扬州清曲、江西清音、福建南音、四川清音、湖北小曲、长阳南曲、湖南丝弦、广西文场、东北三省的二人转等,都和当地的语言特色、语言声调有密切的关系。
(2)演出形式典型为自弹自唱的弹词类。这种类型在南方各省市流传广泛,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表演者可同时演奏三弦或琵琶等乐器,边弹边唱。如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区的浙江四明南词、苏州弹词、扬州弹词、启海弹词等,另外还有福建的南词,广东的木鱼歌,长沙的弹词,等等。这种弹词类的曲艺很受南方观众的喜爱。此曲种的音乐体制为板腔体,其特征为旋律性强,细腻委婉、清丽抒情、精致流畅,极具感染力。弹词在演出形式上很多变,有单档、双档和三人档等形式,主要依据是演出的内容和表演的规模。
(3)以演员自击鼓板演唱为表演形式的鼓词类。这种形式南北方皆有,北方流传更盛。鼓曲类若要溯源,或可追溯到宋代“鼓子词”。自击鼓板边演边唱,另外还用三弦、四胡、琵琶、扬琴等伴奏乐器。初期曲目篇幅较长,说唱结合、散韵兼有,随着发展和演变,曲目篇幅以中短篇居多,也出现以唱为主或只唱不说的形式。现在比较熟知的鼓板类曲艺形式有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梅花大鼓、山东大鼓、胶东大鼓、安徽大鼓、景德镇大鼓、河洛大鼓、湖北大鼓等。鼓曲类的音乐多为板腔体,基本遵循依情走腔、依字行腔的演唱与创作原则,可以一曲多用,板式丰富。(www.daowen.com)
(4)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琴书类曲艺,并因此而得名。在全国范围内皆有流传,代表性的曲种有山东琴书、四川扬琴、徐州琴书、安徽琴书、云南扬琴等。此类曲种的唱腔多结合本地音乐与语言特点,有的虽为外地传入,但却在本地流传后发生了诸多改变,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琴书曲种。这类曲艺唱腔旋律婉转优美,善于抒情。琴书类音乐的结构有板腔体也有曲牌连缀,也有二者的混合。演出形式多为一人站唱,也有双人和多人坐唱,还有清唱的形式。
(5)多用渔鼓伴奏的渔鼓道情类。其起源与唐代《九真》《承天》等道曲相关联,多用渔鼓、简板伴奏,也被称为渔鼓或道情渔鼓。其流传地域广阔,南北皆有,曲种多达几十种,如大家熟知的淮北道情、湖北渔鼓等。此类曲种的唱腔为板腔体,多以上下句或四乐句为基本曲调。形成之初为徒歌声节演唱,近代又逐渐引入二胡、琵琶、钹等各种乐器,伴奏形式日渐丰富,演唱人数也逐渐增多。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各地道情与不同地域的民歌、戏曲、方言结合而变得唱腔多变,但吟诵性风格和重唱情还是其主要特征。
(6)杂曲类如福建锦歌、无锡评曲、绍兴莲花落、安徽凤阳花鼓、四川金钱板、安徽凤阳花鼓。
(7)少数民族曲种类。
曾在我峄县地区流传过的说唱音乐种类有鼓词类的大鼓,杂曲类的莲花落、琴书、渔鼓、河南坠子等。这些都是深受本地区老百姓喜爱的曲艺形式,下面将逐一进行展开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