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派鼓吹乐在演出时具有极强的即兴性
与我国大部分的民间乐种相似,山东平派鼓吹乐的传承方式也是采取口传心授。口传心授的乐谱非常简单,有时大概只有音乐发展的粗略框架,演奏者在这个框架下演出时通过高超的技艺水平即兴进行发挥,这个过程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可能就会这样诞生出来。由于演出场合和目的不同,即便是同一演奏者,同一作品在不同的场合也会出现多种演奏方法和版本,这不仅是山东平派鼓吹乐的重要特点,也是大多数民间乐种都具有的一个普遍特点。
2.变奏手法的普遍运用
山东平派鼓吹乐中大量使用的音乐发展手法是变奏的手法。一个旋律,主题在演奏时,骨干音域旋律基本框架不变,但运用变奏手法后就可出现色彩绚烂的效果。这里的变奏手法有加装饰音,时值减缩、增加等不一而足。如《海清歌》《四合四》《小放牛》等,这类作品是运用装饰变奏、技巧性变奏的手法来发展的;《大绞笛》《抬花轿》这类作品,则是根据板式(节拍)的变化而取得不同效果。最常见的是基本曲调节奏时值的减缩、扩充,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伴随着速度的变化,变化一般为由慢到快。
在平派鼓吹乐中有一首乐曲《开门》,仅仅是一首作品,因为用不同的指法(调门)进行演奏就出现了《越调开门》《平调开门》《二八调开门》和《下调开门》等形式。这是运用变调而取得变化的,这些《开门》之间有相互的联系,又有区别。但实际的作品中变奏的手法运用极为普遍,以变奏手法为基础的乐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变化并经过艺人的加工,逐渐形成曲式结构及其复杂的手法。(www.daowen.com)
3.板式布局独特
演奏的速度通常是,慢速—中速—快速,而且板式的变化规律也是相应地通常为拍变化至拍再至拍。民间艺人形象地称之为“一条龙”,曲子的引子为龙头,中间的正曲的部分为龙身,挂穗称为龙尾部分。“穗子”是指一首乐曲结尾部分多具有炫技性色彩的展开段落,一般不单独拿出独立演奏。
4.总的音乐特征
平派鼓吹乐特征是乡土气息浓厚、热情豪爽、感情质朴、粗犷奔放,但粗中带细、柔中带刚,也具有柔情细腻、如歌似诉的特征。演奏方面技巧性较强。平派鼓吹乐以其“平如行云流水,稳似泰山青松”的独特艺术魅力,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魏占河先生的文章《山东鼓吹乐的流派及其划分》中曾提到“平派鼓吹乐代表艺人有:牛云海、孙玉秀、魏广声、赵仁玉、张宗实、韩广友、孟广荣、赵仰伦、刘炳臣、王正元、孙景河、朱殿臣、季宪代、周作芳、王庆寿、王志洪、刘刊义等”,这些都是老一辈的平派鼓吹乐的演奏家。时至今日,其中很多优秀的演奏家都已经离世,如“孙家班”的孙玉秀先生等。平派鼓吹乐如今依然活跃在枣庄的农村、城镇,每逢婚丧嫁娶总少不了铜杆唢呐的影子。这种古老的民间乐种仍体现出生机盎然的一片景象,但笔者通过调查研究也发现了问题。平派鼓吹乐是根植于山东本土文化的民间乐种形式,乐队组合、乐器形态、旋法规律、使用场合等因素都与民俗事项紧密相连,所以很多演奏者即从业者宁愿去红白事上演出挣钱,也不愿去参加更深层次的培训,这不得不让人为平调鼓吹乐的发展产生一丝忧虑,是否会出现人才断层,平庸的演奏乐匠是否能够担当起这一独特民间乐种的传承和发展的重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