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峄县民俗乐种的考证与研究成果

峄县民俗乐种的考证与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唢呐是乐班的主奏乐器,负责旋律的演奏。这四种唢呐的体形是由小到大的。木杆铜碗的唢呐在丧礼等活动中运用最为普遍,民间称“大笛”。影响唢呐音色的因素还有哨子的形状,唢呐哨也有不同的形状,较为常见的有三种。颜成军唢呐是峨山镇唢呐之乡的代表。平派鼓吹乐是山东省极具代表性的民间乐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峄县民俗乐种的考证与研究成果

唢呐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在峄城地区流传甚广,不管是婚丧还是嫁娶都可以听到这种乐器的声音。唢呐是乐班的主奏乐器,负责旋律的演奏。我们一般可以看到四种不同的唢呐类型,它们分别是铜杆唢呐、木杆锡碗的唢呐、木杆铜碗的唢呐、锡碗木杆大唢呐。这四种唢呐的体形是由小到大的。大小和材质的不同,导致音色也会有很多的区别。铜杆唢呐也叫“铜笛”“铜小喇叭”,这种唢呐吹出来的音色高亢、明亮,像笛子的音色,因此得名。“托笛”即木杆锡碗的唢呐,碗口也要比铜笛大些。木杆铜碗的唢呐在丧礼等活动中运用最为普遍,民间称“大笛”。锡碗木杆大唢呐体形最大,音量在四种形制的唢呐中也最大,被叫作“海笛”,锡碗边上焊有三四厘米宽的洋铁皮,作用是扩大音量。

唢呐调不同,所使用的唢呐哨的大小也不相同。通常来说,硬哨发出的音色洪亮、高亢,声音具有更大的穿透力。大多数鼓乐班的唢呐演奏者都喜欢用软哨,这是因为软哨在演奏时更省力,而且音色也具有柔和婉转的特点。影响唢呐音色的因素还有哨子的形状,唢呐哨也有不同的形状,较为常见的有三种。

老艺人们把E、F调的铜杆或木杆唢呐,叫作高音唢呐;C、D、调木杆,命名为中音唢呐;低音唢呐是指A调和调的唢呐。以上各调都是以唢呐第三孔作“1(Do)”音命名的。在这三种唢呐中,艺人们自己制作E调、F调铜杆唢呐,其喇叭碗、杆子、芯子都用铜皮卷制而成。乐器的材质使得金属音色明亮清脆,这种穿透力是木杆唢呐所不能比拟的。一般唢呐的音域为两个八度,但也有艺人技巧高超能够多吹好几个音,所以这与个人的演奏技巧有着极大的关系。

唢呐的演奏技法相当繁复,既包括手指的技法,也有吹奏和气息的技巧。常用的技法有单吐、双吐、三吐、花舌、弹舌、舌冲音、库音、箫引、三弹音、五弹音、气拱音、抹音、揉音、垫音、打音、借孔音、指颤音、顿音、塌音、滑音、破音、喉音、循环换气等。在这些技巧中,拱音、滑音、塌音、循环换气等是极其传统的吹奏技巧;而有些技巧如双吐音、三吐音、顿音等,则是吸收其他乐器如笛子等吹管乐器现代技巧而形成的。(www.daowen.com)

峨山镇夏庄村颜成军可称得上是唢呐世家,到子女辈已是九辈,抗战时期颜家老辈的一段《百鸟朝凤》使得一百多名村民获救的故事广为流传。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得知他们家是一个音乐世家,予以重点保护。从1988年开始颜成军重点培养大女儿颜景华;1990年开始从乡镇到区、市各级参加汇演,受到区委书记杜学平、市长秦尧基的好评;1992年7月5日颜景华出访日本;1993年中央台春晚第一个节日播出全家唢呐演奏;2003年出访法国;2008年出访马来西亚,时至今日获得了各种奖项。颜成军唢呐是峨山镇唢呐之乡的代表。

清朝嘉庆时期,“平派鼓吹乐”逐渐成熟,当时主要流行于鲁西南地区邹城、峄县、滕州、微山一带。唢呐、笛子、笙、梆子、铜鼓是这种鼓吹乐队的主要乐器编制,以铜杆唢呐为主奏乐器,辅以锣、鼓等节奏性打击乐器进行演出。在演奏风格上有“平如行云流水,稳似泰山青松”的特点。平派鼓吹乐是山东省极具代表性的民间乐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鼓吹乐是北方地区鼓吹乐的重要分支,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且与古代的鼓吹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平派鼓吹乐”之所以被称为“平派”艺术,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铜杆唢呐是主要乐器,而且从业者都是以平调作为学习生涯的开始;二、乐队中还会使用的一种乐器叫笙,也称“平笙”,演奏时也以平调为主;三、“平”也有中间的意思,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徐州苏北一带的鼓吹乐被冠以“南路家什”,巨野一带的鼓吹乐为“西路家什”,临沂及其以东的鼓吹乐被称为“东路家什”,邹城以北的鼓吹乐是“北路家什”,所以叫平派是指中间的意思;四、演奏风格上看“平如行云流水,稳似泰山青松”是其特点。以下就着重分析一下平派鼓吹乐的音乐本体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