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山东梆子-浓郁地方特色的濒危物种

山东梆子-浓郁地方特色的濒危物种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东梆子是流行于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山东梆子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1952年,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可知,乾隆年间,山东境内已有梆子流行。如今已成为“濒危物种”,好在从2007年开始重新受到重视,先后重建济宁、菏泽、汶上、郓城、巨野等梆子剧团,并于2007年12月成立了“山东梆子专业委员会”。山东梆子唱腔慷慨激昂,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山东梆子-浓郁地方特色的濒危物种

山东梆子是流行于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山东梆子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其剧目达一千多种,经常上演的有六百多种,流行范围极广,唱腔音乐属板腔体。山东梆子与其他兄弟梆子剧的突出特点是花腔多、甩腔多,且甩腔最后多落在“啊”音上。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周边的兄弟剧种如山东境内的莱芜梆子、两夹弦、四平调以及山东另一个古老的剧种柳子戏的发展均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大部分县市,以及临沂等地区的广大城镇乡村。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区别。如以菏泽为中心的,习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为“沙上梆子”或“下路调”,简称“高调”;在枣庄一带,又被称为“枣梆”,以区别流行在鲁西南、冀南的“平调”。1952年,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是山西、陕西梆子流传到山东后,唱腔受山东语音的影响而形成的剧种。据清乾隆时期严长明《秦云撷英小谱》“院本之后,演为曼绰弦索。弦索流于北部至于燕、京、齐、晋……”可知,乾隆年间,山东境内已有梆子流行。如今已成为“濒危物种”,好在从2007年开始重新受到重视,先后重建济宁、菏泽、汶上、郓城、巨野等梆子剧团,并于2007年12月成立了“山东梆子专业委员会”。(www.daowen.com)

山东地区为南北水陆通衢,长期以来是贸易运输要道,各地戏曲往往因通南贸易而在此交流沟通逐渐荟萃集中,并在此生根流传,形成本地唱腔剧种。山东梆子唱腔慷慨激昂,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行当以红脸黑脸为主要角色,动作粗犷,架势夸张,舞台上洋溢着雄浑、豪放的阳刚之美。过去全用“大本腔”(真嗓)演唱,且角尾音翻高,后来逐渐变化,多用“二本腔”(假嗓)演唱。也有用“大本嗓”(真声)吐字,“二本嗓”甩腔。其中净行的发音则带沙音和炸音,使唱腔粗犷奔放。女声各行当,都采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方法,发音多用口腔共鸣,声音圆润、音域宽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