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所说的以学科课程为主,实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只是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结构。同一基本课程结构在各种不同的经济、文化环境以及各种不同的办学条件和生源条件下的转化,便形成多样的课程模式。小学、初中课程设置表中所列“地方安排课程”以及初中、高中课程设置表中所列“限定选修学科”就反映了课程模式多样化的客观要求。各校应按照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来确定本校的课程模式。
我们否定单一化的课程模式,但也不能把“课程模式多样化”弄成课程模式随意化、庸俗化。要想恰当地确定多样的课程模式,第一,要研究课程模式的内涵。课程模式是按照一定课程设计理论和一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建立的、具有基本课程结构和特定育人功能的、用在特定条件下课程设置转换的组织形式。第二,要研究构成特定课程模式的基本要素。一种课程模式的形成须具备三种要素:(1)课程的共同部分,即同类同级学校课程中统一的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2)课程的不同部分;(3)特定的课时比例。第三,要弄清课程模式与课程结构的关系。一定课程的基本结构是形成一定课程模式的基础;一定的课程模式则是一定课程的基本结构所转换的组织形式。第四,要把握课程模式多样化的客观依据。其一是同类同级学校课程所处外部环境的不平衡性。这包括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各校办学水平的不平衡性。其二是学生的文化科学基础和能力倾向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必使学生对课程设置特别是对选修课程设置(含选修学科与兴趣活动课程设置)产生不同的需求。其三是基本课程结构的转换性。通过具体分析这三条客观依据,我们就可以对中小学提出多样的课程模式。
在小学阶段,由于同龄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尚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故小学课程模式的确定主要考虑第一条依据,辅以第三条依据。据此,全日制小学课程可形成三种不同的模式:一是普及式小学的课程模式;二是提高式小学的课程模式;三是特色式小学的课程模式。
初中、高中多种课程模式的确定须全面考虑上述三条客观依据,可将初中、高中各种课程模式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课程模式是综合考虑一、二两条客观依据而确定的。初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模式分为四种:其一是提高式初中的课程模式,即在基本课程结构的基础上侧重开设提高性限选学科,为学生毕业后升入高一级学校作准备。其二是普及式初中的课程模式,即在基本课程结构的基础上侧重开设职业性限选学科,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作准备。其三是综合式初中的课程模式,即在基本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同时开出提高性和职业性限选学科,为学生毕业后升学或就业打好基础。其四是特色式初中的课程模式。这类初中能开出一门有特色的学科课程或一种有特色的兴趣活动课。高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模式分为五种:(1)升学准备式高中的课程模式;(2)就业准备式高中的课程模式;(3)综合式高中的课程模式;(4)特色式高中的课程模式;(5)两级一体化高中的课程模式。所谓两级一体化高中是将一部分现行普通高中分别改组为任务各异、前后衔接的两级普通高中,形成两级一体的办学体制,第一级普通高中是以培养高中毕业生作为基本任务的学校,第二级普通高中是对已经获得高中毕业证书的学生进行分流教育的学校。这两级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既有区别,又紧密衔接,从而形成两级一体化的新课程模式。初中、高中第二层次的课程模式是按照第三条依据确定的。其主要组织形式有:学科课程中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多种组合方式;限选学科与必修学科的多种组合方式;短期课程与长期课程的多种组合方式;以及某些活动课与某些学科课的多种联结方式等。
中小学课程是一个系统,属于中小学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中小学教育活动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课程系统、教学系统、考试系统、教育系统等有机构成的整体。所以,中小学课程结构改革必须在这些相关的教育子系统密切配合下进行。只有在进行课程结构改革的同时,同步展开教学体制改革、考试制度改革和学校评价制度改革,才能在整个中小学教育系统内部形成破旧立新的协同作用力。
表2 新世纪中小学中观课程结构示意图
表3 新世纪中小学微观课程结构示意图
说明:①在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学科中,知识、技能、能力、思想意识诸要素所占的比重是不相同的;②在各科教材内容的结构中,知识线、技能线、能力线是相互渗透、似平行、似重叠地同时向前推进的,而思想意识线则从横向穿插于上述三线之中,从而形成纵横交织的组合方式;③各类活动的微观层次也具有一定的结构,但其结构比较松散,富有较大的弹性。
表4 五年制小学课程设置的基本结构
说明:①社会课由原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科目的内容有机组成;②劳动安排在社会实践活动中;③共同活动课程由周会、班队会、社会实践活动(含劳动)、体育活动有机组成,学生全员参加;④兴趣活动课程包括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和体育卫生活动。这是限定选修活动课,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参加一项。(www.daowen.com)
表5 四年制初中课程设置的基本结构
说明:①劳动技术安排在社会实践活动中;②共同活动课程由周会、班队会、社会实践活动、体育锻炼有机组成,学生全员参加;③兴趣活动课程包括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和体育卫生活动。这是限定选修活动课,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参加一项。
表6 四年制初中选修学科的设置
说明:①限选学科中的提高性科目是为满足学生升学的需要而开设;其职业性科目则为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而设置;②限选学科中的职业性科目应适当反映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具有地方特色;③学生应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意愿确定自己选课的方向(提高性或职业性),然后从提高性或职业性学科组中选学2—3个科目(课时数由地方或学校确定);④学生是否选学“任选学科”,由他们自己决定。
表7 三年制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基本结构
说明:①劳动技术安排在社会实践活动中;②现代技术以电脑、多媒体及互联网为主要内容,辅以绘图设计技术;③艺术以音乐欣赏、美术欣赏和基本舞蹈为主要内容,具有综合性;④共同活动课程由周会、班会、社会实践和体育锻炼所组成,学生全员参加;⑤兴趣活动课程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体育卫生三类,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参加一项。
表8 三年制普通高中选修学科的设置
说明:①一、二、三定向选修学科组均为提高性学科组。一组的数学高于其它两组的数学;二组的语文高于其它两组的语文;第三组的外语分为一级和二级(二级高于一级),一、二组的外语均为一级。②第四定向选修学科组设置职业性科目,各科目应有地方特色。工业类、农业类、商业类、文秘类的具体科目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行政确定。③学生应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意愿确定自己选课的方向及科目。④学生是否选学“任选学科”,由他们自己决定。
【责任编辑】王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