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学科课程的活动化”和“活动课程的规范化”,必然导致课程内容向综合化发展。实现课程综合化同时也是课程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在小学阶段要集中地体现在以基础学科知识教学为中心,将人文、自然和社会学科融于一体,并与活动课程内容相互融合,把综合化的知识按一定的逻辑(包括知识的、心理的、生活的逻辑)体系,循序渐进地组合在各科各类教学活动中。
我国小学课程历来偏重学科知识,学科门类较多,内容交叉、重复。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把课程进行不断地分化,人为地割裂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了整体性。这一缺陷会直接影响孩子完整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并且割裂了儿童生活与知识世界的内在联系,是完全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或人格教育的整体全面发展观的。
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就是要把各学科及各活动课程的内容进行全面地整合,设置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形成较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现现代课程思想。这是小学现代课程建设的理想追求。这种综合化的课程内容就是一种整合优化的环境。在这样精心设置的环境中,一定能使儿童获得自由全面和谐整体地发展。
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还应该包括环境课程、潜在课程甚至社会课程的内容,优化的校园环境一定寓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体,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以及社区教育均应在课程综合化的过程中作为重要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其体现育人的价值目标。(www.daowen.com)
课程内容的开放性是实现综合化的重要标志。它要以多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学习与运用的形式出现,并不断融进最先进的人类新知识、新技术,随时保持对人类最新知识发展的动态追踪,实现“开放式课程”。使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课内课程与课外(校外)课程、书本教材与“活”教材以及发展型课程内容之间相互沟通、联结、渗透,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造,适应发展的学生。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如何实现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呢?1997年10月我在美国考察小学教育,他们既是小班教育,又是包班教学。教师素质相当高,能够自由地把各种课程进行组合,如在40分钟分组教学中,把美术、自然、数学与阅读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在作业的布置上更是特别,他们让学生查阅大量资料,通过自己重新进行创造性综合才能完成。它们的协调性和综合性是很值得我们在课程现代化的建设中很好地借鉴的。我们完全可以尝试着将彼此相近的学科内容结合在一起,把有联系的内容按一定的线索串起来,进行有机整合,上成综合课,使综合化的课程内容在单位时间内实现整体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也可以一门学科内容为主线实现内容的综合化,把相关学科及活动课程的内容,实现新的综合。这两种形式的综合,能很好地解决由于课程的分化造成内容上交叉重复的弊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更重要的是综合化的知识体系能把学生逐步引向整体和谐发展的目标上来。
目前我们正在做一个重要的课程改革实验,就是在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小学生每日在校活动时间规定的前提下,设置部分长、短课,同时把每节课从40分钟调至35分钟,课时缩短后,每周课时总量均比原规定增加5课时,每周新增的课时用于增加外语课时、计算机课时、专题教育课时、综合课时。对综合课时的内容我们要求每个年级各个任课老师一起参加,要精心设计,务求实效。如我们设计的一堂关于“春天的故事”的综合课,把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学习内容相互融合在一起,用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极其高涨,知、情、意、行均得到了和谐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