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学生时代,数学老师在让我们解答题目的时候,总是要求写出至少两种或者三种解题的方法。当时年纪还小,不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如今想来,老师是在培养我们的发散思维。包括现在,有一些人还是会说:学习数学有什么用啊,反正有计算器,多么复杂的题目都能算出来。的确,计算器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然而,数学的作用可不仅仅是算数。数学教学,更多的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很多时候,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可能看似和我们的生活毫无干系,实际上我们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各种思维方式。那么,什么叫发散思维呢?顾名思义,就是以问题为圆心,发散式地辐射出很多答案。如果用一幅画来形容发散式思维,那么一定是一个万丈光芒的太阳。太阳就是问题,那些射向四面八方的光芒就是各种不同思维方式产生的方法。
生活中,当遇到难题无法逾越的时候,我们总是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其实是一句西方国家的谚语,最早的起源是几千年前繁华的罗马城。当时,罗马发展得非常繁荣,修筑了很多条路。据说,当时从意大利半岛乃至欧洲的很多条路,只要一直走下去,就能抵达罗马城。后来,人们就用条条大路通罗马来形容到达目的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要只执着于一种方式或者方法。将其逆反过来,就是发散性思维的脑图。发散思维,顾名思义,指的是一种呈现出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拥有发散思维的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的视野非常开阔,呈现出广阔辐射的状态,不受到任何陈旧思维和固有思维的局限。日常生活中,在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人往往都是拥有发散思维的人。他们总是有很多金点子,让自己能够在诸多方法中找到最佳方案。发散思维不但灵活,而且非常变通。拥有发散思维的人,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给自己提供更多优质的解决方案和奇思妙想。女孩们,我们也应该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更加开阔,这样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找到更多的处理方法。其实,很多问题的解决方式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既可以直截了当、一针见血地解决问题,也可以委婉曲折、围魏救赵。
为了研究发散性思维,心理学家曾经专门做过一项实验。他先是去了幼儿园,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他问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有的孩子说是太阳,有的孩子说是皮球,有的孩子说是眼球,有的孩子说是镜子,有的孩子说是奥运五环的一环,居然还有的孩子说是花盆的底面……总而言之,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后来,心理学家又去大学校园里,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依然是同样的问题,大学生们的回答可就单调多了,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个圆圈。”心理学家惊讶地发现,随着经验的增多和学识的增长,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受到了局限。
打个比方来说,发散思维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树。随着树木的增长,人们不断地给他修枝剪叶,所以树形越来越整齐。在变得美观的同时,那些疯长的枝杈也消失了,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禁锢。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遇到事情的时候,包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从更多的角度思考问题,尽量找到更多的办法解决问题。只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勤于动脑,就会形成发散思维的意识,让自己面对问题不再手足无措。(www.daowen.com)
小时候,司马光和小朋友们一起在院子里玩“捉迷藏”的游戏。眼看着其他的小伙伴都藏好了,有个小朋友一着急便爬进了院子里一口废弃的大水缸里。水缸里满满的都是水,孩子连连挣扎,还是被呛了好几口水。见此情形,小朋友们全都急得哭了起来,有几个机灵的孩子哭喊着跑去找大人了。渐渐地,那个孩子沉到了水底。这时,司马光抱起一块大石头,用尽全力地朝着大缸砸去。一下、两下、三下……司马光终于把缸砸破了,缸里的水瞬间流了出来。缸里的孩子终于从鬼门关逃了回来。
小小的司马光遇到事情的时候沉着冷静,既没有哭喊,也没有惊慌失措地跑去找大人,而是机智地抱起石头把缸砸破了。大多数人在遇到有人溺水的时候,第一时间都会想着如何把人从水里救出来。只有司马光,想到了自己面对的是一口大缸,显然,把缸里的水放出来是一个更快速的办法,能够有效地挽救小伙伴的生命。
女孩们,我们也应该学习司马光的机智勇敢。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虽然我们脑海中首先浮现出来的是固有的办法,但是我们更应该开阔自己的思路,让自己养成发散性思维的好习惯。人的思维也是具有惰性的,如果我们总是懒于思考,我们的思维就会越来越迟钝。只有勤于动脑的人,才会让自己的思维越来越灵活,更频繁地闪现灵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