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2月23日下午,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人叩开我病房的门。他一手拿着花束,一手提一只精美的圆盒。
“你好,齐老!”
“啊!你好,卢源同志!什么时间到的北京?”
“昨天凌晨。此行是专意为您老同贺七十大寿的!”
“谢谢,谢谢!不过……我可是从来不搞寿庆的呀。”
老伴一旁插嘴道:“人家千里迢迢从开封赶来,怎么着也得表示表示。咱北京人过生日少不了吃面条,我这就出去预订。”卢源同志说:“对!咱们先吃寿面,再吃寿糕!”说话间他已把那只精美的盒子放在了桌上。就这样,我们像久别的亲人一般开怀畅谈起来。
其实,谓之“久别”并非准确。我入院三年来,他每逢赴京,总要抽出时间到医院探视,算起来,这当是第三次啦。我不清楚他从哪里知晓了我的生辰八字,此行竟乃专程祝寿,使我于重病之后感受到友情的温暖。
这天傍晚,几位友邻也来参加这个聚会,一向平静的西一病区回荡着143室传出的欢乐。卢源同志即兴致辞,表达他的真诚和祝福。之后,他还为我举行正式的“献花典礼”,寿面、寿糕、掌声、笑语……交织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频频闪烁的摄像机灯光照亮了这难忘的时刻!
说起来,我和卢源同志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了信函往来。那时,他先后在西藏军区、成都军区从事专业文艺编导工作,我在广播学院执教。其间,他曾介绍部队的话剧演员和播音员跟我通信。多年来,无论他在西藏边防还是到老山前线,都与我书信不断。记得有一次信中他提到老山战士在猫耳洞里收听《巍巍昆仑》的情景,使我很受鼓舞。(www.daowen.com)
1990年6月19日,卢源同志出差来京,闻悉我患病入院,即冒着夏日暑热挤公共汽车赶来西山疗养地看望我。这是我们通信多年后第一次见面。交谈中知道他已由军队转业到开封电视台。不久我看到他在电视连续剧《焦裕禄》中饰演的县委副书记这一角色,并且他还是该剧的副导演。据悉,现在卢源同志又与同伴们一起忙于策划拍摄大型系列剧《清明上河图》。
如今,在我们广播电视队伍中增加了生力军,且一上阵就身手不凡。我衷心祝愿卢源同志会作出更大更出色的贡献!
我感谢人民广播为我们搭桥,使我们有缘千里来相会,感谢卢源同志给予我战友的宝贵力量。使我得以顽强地战胜病痛!
我们第一次见面后,我曾赋诗一首相赠,这里姑且就以这首短诗来结束这篇文章吧!
万水千山不隔声,鸿雁传书知行踪。
未曾见面早相识,多年知音会北京。
千言万语情不尽,良师益友心相通。
西藏边疆留业绩,转来地方立新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