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入实际、联系群众:播音员创造多样播音风格

深入实际、联系群众:播音员创造多样播音风格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播音员经常深入实际,联系群众,才能对稿件内容和服务对象产生真情实感,才能在心中掀起表扬所爱、鞭挞所憎的感情波涛。早在1952年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期间召开的播音工作座谈会上就交流了这方面的经验。《播音工作座谈会》情况报告中指出:节目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确定播音员,深入联系群众,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播音风格。播音员纷纷跟志愿军通信、交朋友。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我们的思想感情和他们息息相通。

深入实际、联系群众:播音员创造多样播音风格

播音员经常深入实际,联系群众,才能对稿件内容和服务对象产生真情实感,才能在心中掀起表扬所爱、鞭挞所憎的感情波涛。

深入实际,联系群众,是我们播音员的好传统。早在1952年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期间召开的播音工作座谈会上就交流了这方面的经验。《播音工作座谈会》情况报告中指出:

节目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确定播音员,深入联系群众,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播音风格。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些节目的听众,如工人、学生、妇女、儿童等,他们的年龄生活经验、文化程度政治水平、兴趣、劳动和学习等情况都不相同,他们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和接受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对他们谈问题的方法、语气等也要有所不同,才容易被他们接受。这样,就要求编辑按对象来编写稿件;播音员按节目分工,细致地研究听众的情况。播职工节目的下工厂,播学生节目的去学校……了解群众的生产、学习、生活、思想感情的情况,向他们学习。这样做的结果,可以直接帮助播音员掌握稿件的精神和思想感情,使播音员不再是关在播音室里念稿子。天津台各种节目的播音员,由于进行了这样的学习,对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大大加强了,播音有显著的进步,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正如情况报告指出的,20世纪50年代各台播音员想方设法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中央台经常组织播音员去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火热的生活是他们播音创作的源泉。抗美援朝期间中央台派播音员去朝鲜前线随军广播,随记者采访,制作录音报道。播音员纷纷跟志愿军通信、交朋友。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我们的思想感情和他们息息相通。我们和志愿军的来往书信,有的在广播里播出,有的在报刊上发表。回忆起来,那时坐到话筒前用不着费劲地设想对象,引发感情。志愿军战士——最可爱的人,在炮火轰鸣的坑道里,围着收音机倾听“祖国的声音”的形象浮现在眼前,满怀的激情也随之油然而生。这种情况下的播音怎么可能端起架势训人呢?(www.daowen.com)

跟听众的距离越来越远是从1957年开始的,这主要是由广播内容决定的。从此,“严肃有余,亲切不足”的问题在播音中一直延续下来,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到大跃进年代,随着浮夸风的刮起,广播里“高产卫星”的“捷报”频传,播音中的高声呐喊又一次兴起。到“文化大革命”时期,高调门的播音发展到登峰造极。

当前,解决无动于衷的僵硬的新闻八股腔,固然要抓语言技巧,而更重要的是抓感情,对稿件内容的感情,对服务对象的感情。这就要摆正播音员和听众的位置,真正把听众看作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要做到这一点,只在口头说说是不行的,要走出去,到群众中间去,到生活中去,把对党的政策学习和深入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有正确的具体的理解和感受,才能和群众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产生共鸣,从而在播音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