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有些新播音员,经过培训,上了节目,反映不错,过了两三年就不行了。播什么都是一个调,形成了播音腔。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地方的播音员训练班。一位汽车司机师傅问我:“你听过我们台小李的播音吗?”
“听过。”我回答。
“有什么意见?”他紧跟着追问。
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就说:“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见。”司机师傅脱口而出:“越播越油,很不受听。他刚调来那阵子播得不错,现在不知道怎么搞的,油腔滑调的,你给他找找病根吧!”
我把司机师傅的意见告诉了小李。他叹了口气说:“唉!我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可能播音就是易会难精吧!”
我了解了小李的情况,跟他一同探讨了这个问题。
小李高中毕业,插队几年,嗓子不错。刚调来时,在老同志的帮助下学习播音,觉得这工作新鲜,又相当难。他一心一意地学习,兢兢业业地实践。后来越播越“熟”了,觉得这工作也没啥了不起,拿他自己的话来说:“不就是念稿子嘛,有些文化,加上一条好嗓子,就能念个差不离儿。”于是,他放松了日常学习和声音锻炼,也不再认真备稿,有时稿子一遍不看就去录音。录音时随随便便,两句一接,三句一改,根本不动脑子。念完以后,自己都毫无印象,还自认为这是找到了“窍门”。(www.daowen.com)
是“窍门”吗?不是!这是不愿花气力,只想偷懒的门路!走这样的“窍门”,就辜负了党和人民的重托。这样的播音,只能说是会出声念稿,与创造性的播音是背道而驰的。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怎能不越播越油呢!
同样一篇稿子,怎么有的播得有味道,吸引人听,有的听来索然无味呢?为什么有人播什么是什么味儿,而有的人播什么都是一个腔调呢?这里就有播音员的创作态度和创造方法问题。
播音是再创造的活动,播音员进行再创造的依据是稿件。播音员播的稿件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特点,内容不同,形式、风格不同,表现主题的手法也就不同。要想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出各种稿件的内容和风格,就要对具体稿件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找到确切的表达方法。因此,要不断地提高政治、文化和政策水平,不断地增强无产阶级感情,坚持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才能适应播音工作的要求。没有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表达,就会播得千篇一律,就不可能播出稿件的特点。不从内容出发,以不变的腔调应对千变万化的稿件,也就无创造性可言。
对于具体稿件反复深入地进行具体分析,找到确切的表达方法,播出符合党的政策分寸的态度、感情,是要花大气力的。这里没有什么捷径或窍门。如果说熟能生巧,这个“巧”来自长期勤奋的学习和实践,来自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没有主观上的努力,光想省气力,走捷径,这种所谓的“熟”是不可能生“巧”的,必然走向相反的效果——“油”。
“易会难精”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不满足于“会念稿”,下决心改变“不读书,不看报,不分析,不思考,出声念稿不动脑,播了什么不知道”的状况,坚持不懈地钻研,勤勤恳恳地实践,精通播音也并不难。
世间一切事物都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当中,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永不满足于一孔之见,一得之功,才能锲而不舍,精益求精,不断攀登播音创作的高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