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活中的创作灵感,致敬祖国

生活中的创作灵感,致敬祖国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回答,和你采写栾茀的事迹一样,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播《焦裕禄》这篇通讯之前,1964年到1965年,我曾参加山西五台县农村的社教运动。《焦裕禄》发表以后,我想:焦裕禄不正是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嘛!身患重病的焦裕禄,不顾剧烈的肝痛,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为改造灾难深重的兰考大地战斗到最后一息。1966年2月6日,我接受了播录《焦裕禄》的任务。深厚的生活体验,这是根基,是第一位的。生活是我创作的源泉。

生活中的创作灵感,致敬祖国

青年朋友们!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光明日报记者樊云芳同志曾对我说,她决心做一名人民的记者是因为收听了穆青等同志写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下简称《焦裕禄》)。当年她正在复旦大学学习,参加一个建筑工程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跟工人们一起流着泪收听《焦裕禄》。

她问,为什么这篇通讯会产生这样感人的力量,你是怎么广播的?

我回答,和你采写栾茀的事迹一样,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是的,记者写出一篇成功的作品需要深入生活,播音员依据稿件进行播音再创作也需要经常深入人民火热的生活。一个播音员如果没有生活的体验和感受,缺少对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感,只简单地把文字变为声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稿件的精神实质、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出来。(www.daowen.com)

在播《焦裕禄》这篇通讯之前,1964年到1965年,我曾参加山西五台县农村的社教运动。在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的过程中,我和那里的农民、干部交上了朋友。我深深感到,基层多么需要一个带领农民改变农村面貌的有胆有识的带头人啊!《焦裕禄》发表以后,我想:焦裕禄不正是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嘛!身患重病的焦裕禄,不顾剧烈的肝痛,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为改造灾难深重的兰考大地战斗到最后一息。他的高大形象深深印在我的心里,我多么想把他的英雄业绩告诉全国人民……1966年2月6日,我接受了播录《焦裕禄》的任务。于是,一种蕴积内心的强烈的播讲愿望在胸中奔涌,一年前农村生活的体验,穆青同志的报告,帮助我很快就沉浸在通讯描述的情境中,想焦裕禄所想,急焦裕禄所急,流着热泪,几乎是一气呵成录完这长达七十分钟的通讯。

有人说:“我看了这篇通讯也很受感动,就是播不出来,看来还得有语言表达技巧。”是的,我并不否认语言技巧和话筒前基本功的作用,但它是第二位的。深厚的生活体验,这是根基,是第一位的。播音员既要有业务实践,又要有生活实践。对我来说,生活实践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我从来不放过下厂、下乡、下部队的机会,拜工农兵为师,真心实意地向他们学习,不断改变自己的精神面貌。

青年朋友们!生活是我创作的源泉。当我的心和人民的心息息相通,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时,我的播音才会有生命力;脱离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我的播音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