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巍巍昆仑》备稿、录音时间表)
1981年6月中旬,中央台文艺部编辑兼导演康之行同志来找我。我们是老搭档了,录《王若飞在狱中》《把一切献给党》等长篇回忆录就是跟她合作完成的。这次她拿来东生同志写的话剧脚本《巍巍昆仑》,说:“戏已经在上海公演了,准备要拍电影。中央台为了迎接建党六十周年,打算播一部有分量的长篇。你认识东生同志,能不能和他联系一下,让他根据这个题材为中央台写一部长篇小说?朗诵的任务由你来承担。”东生同志当时是《人民日报》驻上海的记者,战争年代随党中央转战陕北,掌握第一手材料。我看过他写的《巍巍昆仑》话剧脚本,很感人。剧本描写1947年我解放军主动撤离延安以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坚持在陕北指挥全局斗争的事。作者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以宏伟的气势,革命的激情,细腻的文笔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广播这种题材的小说来纪念党的六十周年生日,真是太好了!我立即给东生同志写了信。他同意根据电影文学剧本改写成适合广播的电影小说《巍巍昆仑》,并寄来改写的连续广播的第一段(30分钟)稿子。康之行同志请示领导后决定播出。《广播节目报》刊发了预告:从7月3日到7月21日在中央台小说连续广播节目中播出东生著的电影小说《巍巍昆仑》,由齐越朗诵。这时离播出只有一周时间。稿子由东生在上海写好一段,经新华社航班捎来一段。经过编辑删改后,再复写誊清供审稿录音用。
正在这时,一位演员出身的朋友由吉林出差来看望我。见我正忙着备稿,劝我说:“录长书难度相当大,准备时间又这样短,你年纪也大了,弄不好砸了你的牌子,不要承担吧!”
这位朋友的好心我领了,但预告已经发出,不管怎样也要拼一下!
7月3日播出第一段时才录出三段备用录音。这时我担心的是上海的稿子。有时稿子不来,我就骑车去新华社收发室等。康之行同志也很着急,有时拿到稿子后立刻来我家,一同改稿备稿。白天有工作,一般都在晚间去电台录音。7月21日最后一段播完后,我们的心算放下一半;当第一批二百多封听众来信寄来后,另一半心才算也放下来。
二百多封听众来信充满真情厚意,反映了人民对革命战争的追忆和学习,表达了他们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领导人的怀念和崇敬。也可以说,这些来信是对我们小小拼搏的安慰和鼓励。我很珍惜这些信,一直收藏在身边。这里仅选摘几段:
吉林省的薛立卓在信中说:“我是今年的理科考生,紧张的复习使我不得不放弃了各种课外爱好,但《巍巍昆仑》一播出,就被吸引住了。在迫近高考期间,仍坚持收听。从前对陕北战斗我们认为是轻而易举,却不知其间的艰苦性。我们青年喜欢这样的作品,需要这样的好教材。”
河北省宁晋县高口保温材料厂李喜才的来信说:“本来听小说不那么迷,自本月17日中午下班后打开收音机,听到讲的是毛主席、周恩来和老一辈革命家在战争年代的故事,很快入迷了。那几天,我数次外出十几里,也都很快赶回来听小说,真是越听越愿听,越听越入迷……”
河南省巩县回郭镇清东小学三年级少先队员姬峰伟写信说:“广播员叔叔,您广播的电影小说《巍巍昆仑》真动人,我都听得入迷了。一会儿我为毛主席、党中央所处的危险境地而担心;一会儿又为他们脱险而高兴。当小朋友们听到把郭师长的全师都消灭了,都高兴地跳起来!叔叔,您能再广播一遍吗?我们小朋友们还想听。”
不少听众来信要求帮他们买书。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农民扈尚高的信中说:“听了电影小说《巍巍昆仑》很受感动,真是振奋人心!……我虽然五十多岁了,但是一定要让广大农民,尤其是青年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对党和党中央的各位领袖的敬爱和怀念。因此,我请求你们将这个故事寄给我一份。”
郑州铁路局郑义明同志也来信说要买书,说是听《巍巍昆仑》引发了他的激情,要写广播剧《黄河纤夫》,叙述周总理在黄河上拉纤的真实故事。
听众的急切心情使我深受感动。当时改写成小说的《巍巍昆仑》已经出版,书名改为《昆仑纵队》。我跑遍了各书店,最后在人民日报出版社买到了仅剩下的十几本,分别寄送给最需要的和住在农村、边远地区的听众。从此,我又结交了一些经常交往的听众朋友。
今年(1990年)2月22日,六年前写信要书的郑义明同志从郑州来京,特地到医院来看我。他说,收到书后就开始写作。他以周总理生前视察黄河,指挥抗洪,与人民息息相通的血肉之情为题材写出并发表了七部作品,其中有两部获得省级一等奖。他把全部作品和获奖证书带来给我看。他还谈了今后的写作计划。这真是:
远道探视情谊深,相见如故似亲人。
激情结出胜利果,作品获奖倍欢欣。
水到渠成流不尽,纤夫之情早积酝。
共同怀念好总理,激情出自一颗心。
1983年12月26日,为纪念毛主席诞辰九十周年,中央台小说连续广播节目里重播电影小说《巍巍昆仑》的录音。第二年春节后,我收到了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部主任卓燕生寄来的信。来信说:“去年12月,中央台的《小说连续广播节目》播完著名评书演员袁阔成录制的《三国演义》后,紧接着预告了您播录的电影小说《巍巍昆仑》。说心里话,我为您捏了一把汗。因我考虑到:一、《三国演义》是古典名著,《巍巍昆仑》是现代新篇,前者为人们所熟知,后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二、您年岁大了,据说身体欠佳,能否力从心愿呢?三、您在广播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后,实践的机会少了。这次播出会怎么样呢?可是,您的节目播出以后,深受人们的欢迎。不仅是中老年人喜欢听,年轻人也爱听。
最近,我反复学习了《播音创作漫谈》上您撰写的《我的播音业务观点》一文,……从这篇文章和您播讲的《巍巍昆仑》来看,您的业务观点(理论)和实践是完全一致的。……”
这是广播同行对我的工作的鉴定,我感到很欣慰。有一次我翻阅听众来信,发现武汉建工学院建工系张在元在信中也写到同卓燕生同志一样的想法。他写道:“在《巍巍昆仑》播出之前,中央台一直播送长篇评书《三国演义》,转题播‘巍’后,我曾担心听众(特别是那些对古典文学有浓厚兴趣的人)是否会接着听。我家附近的小洪山公园,每天中午都有武汉锅炉厂等单位的一些退休职工聚在一块儿晒太阳,打开收音机听‘三国’。有时还边听边评论。中央台转题播‘巍’后,我又去公园,想知道那些老三国迷对‘巍’如何反映。齐越的声音艺术有特色,确实吸引人,隔老远就从老人们的收音机里听到了。老职工们对‘巍’的兴趣也很浓厚。有的说:‘毛主席的创业史比三国的历史还要精彩。’有的说:‘三国远,毛主席的故事近,听起来很有意思!’有些老人还说:‘《巍巍昆仑》里关于毛主席的好多情况过去我们都没听说过,这一次听广播才知道。毛主席确实伟大,为解放全中国承担了多少风险啊!’
总之,老人们同收听《三国演义》一样一直坚持听完《巍巍昆仑》,而且情绪一直很热烈。”
同行和听众对我这次拼搏“产品”的检验合格使我稍稍心安,得到了完成任务后的愉快。
病中看到有关金乃千同志拼搏事迹的报道,使我联想起这次播出任务的完成。当然,我在日常工作中的小小拼搏是无法和他的南极拼搏相比的。金乃千同志是我们民族的英杰。在他去南极之前我们曾在“星光朗诵会”上同台演出。哪里知道会后一别竟成永诀。我深深地怀念他。他在舞台上扮演领袖毛泽东形象,在生活中学习并发扬领袖的革命精神,甚为可贵。这真是:
南极拼搏堪壮烈,“星光”别后竟永诀。
领袖形象寓精神,难得中华一英杰。
(1990年4月5日)
附:
《巍巍昆仑》备稿、录音时间表
(摘自1981年台历《记事》)
1981年6月17日
给上海东生发航空快信,请他赶写《巍巍昆仑》广播用稿。晚间重读《巍》话剧脚本。
6月19日
去广播学院,上午四节课。下午与七九播音班座谈。
6月20日
去广院开会,商定研究生考题。(www.daowen.com)
6月21日
原订备第一段稿并试录,但有干扰未完成。
6月22日
早晨去新华社取东生由上海来稿,送交编辑康之行。下午晚间都备稿。
6月23日
整天备稿。18:30至22:00录音,录两段(每段约30分钟)。
6月24日
整天备稿。18:30至22:00录音。
6月25日
清晨骑车去新华社取稿,回家后备稿。18:30去电台录音。
6月26日
去广院,上午四节课;下午与党员及申请入党者座谈。
6月27日
整天备稿。18:30至22:00录音。
6月28日
白天备稿,晚上参加纪念七一文艺晚会朗诵。
6月29日
整天备稿。
6月30日
上午吉林友人来访,接待后备稿至13时。18:30至22:30录音。
7月1日
上午备稿。18:30录音。
7月2日
上午备稿。18:30录音。
7月3日
《巍巍昆仑》今日开始播出。18:30继续录音。
7月5日
完成录音四段(16-19段),备稿至夜12时许。
7月6日
白天去广院,研究生考试。晚间与康之行研究删改稿件至12时许。
7月7日
上午备稿,下午去医院看病。20:00录音至0:30。
7月8日
全天备稿,18:30录音至22:00全部录完,共录19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