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家的自家田地:男儿志兮天下事

教育家的自家田地:男儿志兮天下事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题目叫做“教育家的自家田地”。教育家日日做的终身做的不外两件事,一是学,二是诲人。这种生活,除了教育家恐怕没有充分享受的机会吧。

这是作者于1922年8月5日为东南大学暑期学校学员作的讲演。作者是为“现在的教育家或是将来要在教育界立身的人”讲演,通篇讲述的都是“教育这门职业的特别好处”,那就是“快乐”两个字。这种快乐是“继续”不断的,因为它就存在于教育自身之内;快乐又是“彻底”的,因为它没有任何“痛苦”为代价;快乐又是“圆满”的,因为“教学相长”,“自利利他”。因此教育的快乐是任何职业都无法相比,“南面王无以易”。有了这种快乐,便不会因教师的物质待遇差、社会地位低而喊“苦哉教育”了。而这种“快乐”则来源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爱岗敬业精神。作者的这种理念,与现代社会所提出的“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精神相一致的。

今天在座诸君,多半是现在的教育家或是将来要在教育界立身的人,我想把教育这门职业的特别好处,和怎样的自己受用法,向诸君说说。所以题目叫做“教育家的自家田地”。

孔子屡次自白,说自己没有别的过人之处,不过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的门生公西华听了这两句话便赞叹道,“正惟弟子不能及也。”我们从小就读这章书,都以为两句平淡无奇的话,何以见得便是一般人所不能及呢?我年来积些经验,把这章书越读越有味,觉得学不难,不厌却难。诲人不难,不倦却难。孔子特别过人处和他一生受用处,的确就在这两句话。

不厌不倦,是孔子人生哲学第一要件。“子路问政,……请益,子曰:毋倦。”“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易经》第一个卦孔子做的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你看他只是教人对于自己的职业忠实做去,不要厌倦。要像天体运行一般,片刻不停,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依孔子的观察,生命即是活动,活动即是生命,活动停止,便是生命停止。然而活动要有原动力——像机器里头的蒸汽,人类活动的蒸汽在那里呢,全在各人自己心理作用——对于自己所活动的对境感觉趣味,用积极的话语来表他,便是“乐”,用消极的话语来表他,便是“不厌不倦”。

厌倦是人生第一件罪恶,也是人生第一件苦痛。厌倦是一种想脱离活动的心理现象,换一句话说,就是不愿意劳作。你想,一个人不是上帝特制出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可以一天不劳作吗?只要稍为动一动不愿意劳作的念头,便是万恶渊薮,一面劳作,一面不愿意,拿孔子的话翻过来说:“居之倦则行之必不能以忠”,不忠实的劳作,不惟消失了劳作效率,而且可以生出无穷弊害,所以说厌倦是人生第一件罪恶。换个方面看,无论何等人,总要靠劳作来维持自己生命,任凭你怎样的不愿意,劳作到底免不掉,免是免不掉,愿是不愿意,天天皱着眉哭着脸去做那不愿做的苦工,岂不是活活的把自己关在第十八层地狱,所以说厌倦是人生第一件苦痛。

诸君听我这番话,谅来都承认不厌倦是做人第一要件了。但怎样才能做到呢?厌倦是一种心理现象,然而心理却最是不可捉摸的东西。天天自己劝自己说不要厌呀,不要倦呀,他真是厌倦起来,连自己也没有法想。根本救治法,要从自己劳作中看出快乐——看得像雪一般亮,信得像铁一般坚。那么,自然会兴会淋漓的劳作去,停一会都受不得,那里还会厌倦?再拿孔子的话来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对于自己劳作的对境,能够“好之乐之”,自然会把厌倦根子永断了,从劳作中得着快乐,这种快乐,别人要帮也帮不来,要抢也抢不去,我起他一个名叫做“自己田地”。

无论做何种职业的人,都各各有他的自己田地,但要问那一块田地最广最大最丰富,我想再没有能比得上教育家的了。教育家日日做的终身做的不外两件事,一是学,二是诲人。学是自利,诲人是利他。人生活动目的,除却自利利他两项外更有何事,然而操别的职业的人,往往这两件事当场冲突——利得他人便不利自己,利得自己便不利他人。就令不冲突,然而一种活动同时具备这两方面效率者,实在不多。教育这门职业却不然,一面诲人,一面便是学,一面学,一面便拿来诲人,两件事并作一件做,形成一种自利利他不可分的活动,对于人生目的之实现,再没有比这种职业更为接近更为直捷的了。

学是多么快活啊,小孩子初初学会走,他那一种得意神情,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我们当学生时代——不问小学到大学,每天总新懂得些从前不懂的道理,总新学会做些从前不会做的事,便觉得自己生命内容日日扩大,天下再愉快的事没有了。出到社会做事之后,论理,人人都有求智识的欲望,谁还不愿意继续学些新学问,无奈所操职业,或者与学问性质不相容,只好为别的事情把这部分欲望牺牲掉了。这种境况,别人不知如何,单就我自己讲,也曾经过许多回,每回都觉得无限苦痛。人类生理心理的本能,凡那部分久废不用,自然会渐趋麻木,许久不做学问的人,把学问的胃口弄弱了,便许多智识界的美味在前也吃不进去,人生幸福,算是剥夺了一大半。教育家呢,他那职业的性质,本来是拿学问做本钱,他赚来的利钱也都是学问,他日日立于不能不做学问的地位,把好学的本能充分刺激,他每日所劳作的工夫,件件都反影到学问,所以他的学问只有往前进,没有往后退。试看,古今中外学术上的发明,一百件中至少有九十件成于教育家之手,为什么呢?因为学问就是他的本业。诸君啊,须知发明无分大小,发明地球绕日原理固算发明,发明一种教小孩子游戏方法也算发明。教育家日日把他所做的学问传授给别人,当其传授时候,日日积有新经验,我信得过,只要肯用心,发明总是不断。试想,自己发明一种新事理,这个快活还了得,恐怕真是古人说得“南面王无以易”哩,就令暂时没有发明,然而能够日日与学问相亲,吸受新知来营养自己智识的食胃,也是人生最幸福的生活。这种生活,除了教育家恐怕没有充分享受的机会吧。(www.daowen.com)

诲人又是多么快活啊,自己手种一丛花卉,看着他发芽,看着他长叶,看着他含蕾,看着他开花,天天生态不同,多加一分培养工夫,便立刻有一分效验呈现。教学生正是这样,学生变化的可能性极大,你想教他怎么样,自然会怎么样,只要指一条路给他,他自然会往前跑。他跑的速率,常常出你意外,他们天真烂漫,你有多少情分到他,他自然有多少情分到你,只有加多,断无减少——有人说,学校里常常闹风潮赶教习,学生们真是难缠。我说,教习要闹到被学生赶,当然只有教习的错处没有学生的错处,总是教习先行失了信用,或是品行可议,或是对学生不亲切,或是学问交代不下,不然断没有被赶之理。因为凡学生都迷信自己的先生,算是人类通性,先生把被迷信的资格丧掉,全自由取,不能责备学生,——教学生是只有赚钱不会蚀本的买卖,做官吗?做生意吗?自己一厢情愿要得如何如何的结果,多半不能得到,有时还和自己所打的算盘走个正反对,教学生绝对不至有这种事,只有所得结果超过你原来的希望。别的事业,拿东西给了人便成了自己的损失,教学生绝不含有这种性质,正是老子说的:“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越发把东西给人给得多,自己得的好处越发大,这种便宜够当,算是被教育家占尽了。

自古相传的一句通行话,“人生行乐耳”,这句话倘若解释错了应用错了,固然会生出许多毛病,但这句话的本质并没有错,而且含有绝对的真理。试问人生不该以快乐为目的,难道该以苦痛为目的吗?但什么叫做“快乐”,不能不加以说明。第一,要继续的快乐,若每日捱许多时候苦才得一会的乐,便不算继续。第二,要彻底的快乐。若现在快乐伏下将来苦痛根子,便不算彻底。第三,要圆满的快乐,若拿别人的苦痛来换自己的快乐,便不算圆满。教育家特别便宜处,第一,快乐就藏在职业的本身,不必等到做完职业之后找别的事消遣才有快乐,所以能继续。第二,这种快乐任凭你尽量享用不会生出后患,所以能彻底。第三,拿被教育人的快乐来助成自己的快乐,所以能圆满,乐哉教育,乐哉教育。

东边邻舍张老三,前年去当兵,去年做旅长,今年做师长,买了几多座洋房,讨了几多位姨太太,西边邻舍李老四,前年去做议员,去年做次长,今年做总长,天天燕窝鱼翅请客,出门一步都坐汽车。我们当教育家的,中学吗,百来块钱薪水,小学呢,十来二十块,每天上堂要上几点钟,讲得不好还要捱骂,回家来吃饭只能吃个半饱,苦哉教育,苦哉教育。不错,从物质生活看来,他们真是乐,我们真是苦了。但我们要想一想,人类生活,只有物质方面完事吗?燕窝、鱼翅,或者真比粗茶淡饭好吃,吃的时候果然也快恬,但快活的不是我,是我的舌头。我操多少心弄把戏,还带着将来担惊受怕,来替这两寸来大的舌头当奴才,换他一两秒钟的快活,值得吗?绫罗绸缎挂在我身上,和粗布破袍有什么分别,不过旁人看着漂亮些,这是图我快活呀,还是图旁人快活呢?须知凡物质上快活,性质都是如此,这种快活,其实和自己渺不相干,自己只有赔上许多苦恼,我们真相信“行乐主义”的人,就要求精神上的快活,孔子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颜子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并非骗人的话,也并不带一毫勉强,他们住在“教育快活林”里头,精神上正在高兴到了不得,那些舌头和旁人眼睛的顽意儿,他们有闲工夫管到吗,诸君啊,这个快活林正是你自己所有的财产,千万别要辜负了。

说是这样说,但是“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厌倦的心理,仍不时袭击我们,抵抗不过,便被他征服。不然,何至公西华说“不能及”呢?我如今再告诉诸君一个切实防卫方法,你想诲人不倦吗,只要学不厌,自然会诲人不倦,一点新学说都不讲求。拿着几年前商务印书馆编的教科书上堂背诵一遍完事,今日如此,明日如此,今年如此,明年也如此,学生们听着个个打盹,先生如何能不倦?当先生的常常拿“和学生赛跑”的精神去做学问,教那一门功课,教一回自己务要得一回进步,天天有新教材,年年有新教法,怎么还会倦?你想学不厌吗,只要诲人不倦,自然会学不厌,把功课当作无可奈何的敷衍,学生听着有没有趣味有没有长进一概不管。那么,当然可以不消自己更求什么学问,既已把诲人当作一件正经事,拿出良心去干,那么,古人说的,“教然后知困”,一定会发见出自己十几年前在师范学校里听的几本陈腐讲义不够用,非拚命求新学问,对付不来了。怎么还会厌,还有一个更简便的法子,只要你日日学,自然不厌,只要你日日诲人,自然不倦,趣味这样东西,总是愈引愈深,最怕是尝不着甜头,尝着了一定不能自已,像我们不会打球的人,看见学生们大热天打得满身臭汗,真不知道他所为何来,只要你接连打了一个月,怕你不上瘾,所以真肯学的人自然不厌,真肯诲人的人自然不倦,这又可以把孔子的话颠倒过来说,总要“行之以忠”,当然会“居之无倦”了。

诸君都是有大好田地的人,我希望再不要“舍其田而芸人之田”,好好的将自己田地打理出来,便一生受用不尽。

①公西华:公西赤,字子华。春秋末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有优秀的外交才能,长于祭祀之礼。②子路: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鲁国人。孔子得意门生。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③子张:颛孙师,字子张。春秋末陈国人,孔门弟子之一,孔子死后,独立招收弟子,宣扬儒家学说。是“子张之儒”的创始人。“子张之儒”列儒家八派之首。④南面王:帝位面朝南,故代称帝位。⑤颜子:颜回,字子渊。春秋末鲁国人。孔子最得意门人,以德行见称,虽箪食瓢饮,不改其乐。英年早逝,后人称为“复圣”。⑥芸:耘。除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