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男儿志兮天下事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男儿志兮天下事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文是作者于1897年11月赴湖南时务学堂任主讲席后,以康有为在万木草堂的教学原则为蓝本制定的“学约”。学堂开设经学、子学、史学、西学等课程,是从旧式书院到新式学堂的过渡形式,是作为科举、八股的对立物而产生。“学约”中强调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立志、养心、读书、穷理,学以致用。其下手处,在时时提醒,念兹在兹,此又一端也。量中材所能肄习者,定为课分,每日一课,经学、子学、史学,与译出西书,四者间日为课焉。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男儿志兮天下事

此文是作者于1897年11月赴湖南时务学堂任主讲席后,以康有为在万木草堂的教学原则为蓝本制定的“学约”。学堂开设经学、子学、史学、西学等课程,是从旧式书院到新式学堂的过渡形式,是作为科举、八股的对立物而产生。“学约”中强调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立志、养心、读书、穷理,学以致用。实为青年学子励志、修养之精要。

一曰立志。《记》曰:“凡学士先志。”孟子曰:“士何事,曰尚志。”朱子曰:“书不熟,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志不立,天下无可为之事。”又曰:“学者志不立,则一齐放倒了。”今二三子俨然服儒者之服,诵先王之言,当思国何以蹙?种何以弱?教何以微?谁之咎欤?四万万人,莫或自任,是以及此,我徒责人之不任。我则盍任之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天下有道,丘不与易,孔子之志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不被其泽,若己推而纳之沟中,伊尹之志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之志也。做秀才时,便以天下为己任,范文正之志也。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顾亭林之志也。学者苟无此志,则虽束身寡过,不过乡党自好之小儒。虽读书万卷,只成碎义逃难之华士,此必非良有司与乡先生之所望于二三子也。朱子又曰:“立志如下种子,未有播荑稗之种,而能获来牟之实者。”科第衣食,最易累人,学者若志在科第,则请从学究以游,若志在衣食,则请由市侩之道,有一于此,不可教诲,愿共戒之。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己矣,立志之功课,有数端,必须广其识见,所见日大,则所志亦日大,陆子所谓今人如何便解有志,须先有智识始得,此一端也。志即立,必养之使勿少衰,如吴王将复仇,使人日聒其侧,曰而忘越人之杀而父乎。学者立志,亦当如此。其下手处,在时时提醒,念兹在兹,此又一端也。志即定之后,必求学问以敷之。否则皆成虚语,久之亦必堕落也。此又一端也。

二曰养心。孔子言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而孟子一生得力,在不动心,此从古圣贤所最兢兢也。学者即有志于道,且以一身任天下之重,而目前之富贵利达,耳目声色,游玩嗜好,随在皆足以夺志,八十老翁过危桥,稍不自立,一落千丈矣。他日任事,则利害毁誉,苦乐生死,樊然淆乱,其所以相撼者,多至不可纪极。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或临事失措,身败名裂,此古今能成大事之人所以希也。曾文正在戎马之间,读书谈学如平时,用能百折不回,卒定大难。大儒之学,固异于流俗哉,今世变益亟,乱机益剧。他日二三子所任之事,所历之境,其艰巨危苦,视文正时,又将过之,非有入地狱手段,非有治国若烹小鲜气象,未见其能济也。故养心者,治事之大原也。自破碎之学盛行,鄙夷心宗谓为逃禅,因佛之言心从而避之,乃并我之心,亦不敢自有,何其颠也,率吾不忍人之心,以忧天下救众生。悍然独往,浩然独来,先破苦乐,次破生死,次破毁誉。《记》曰: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反此即妾妇之道。养心之功课有二:一静坐之养心,二阅历之养心。学者在学堂中,无所谓阅历,当先行静坐之养心。程子以半日静坐,半日读书,今功课繁迫,未能如此。每日亦当以一小时,或两刻之功夫,为静坐时。所课亦分两种,一敛其心,收视返听,万念不起,使清明在躬,志气如神。一纵其心,遍观天地之大,万物之理,或虚构一他日办事艰难险阻,万死一生之境,日日思之,操之极熟,亦可助阅历之事。此是学者他日受用处,勿以其迂阔而置之也。

三曰治身。颜子请事之语,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曾子将卒之言曰:“定容貌,正颜色,出辞气。”孔子言“忠信笃敬,蛮貊可行。”斯盖不得以小节目之也。他日任天下事,更当先立于无过之地,与西人酬酢,威仪言论,最易见轻,尤当谨焉。扫除习气,专务笃实,乃成大器。名士狂态,洋务膻习,不愿诸生效也。治身之功课,当每日于就寝时,用曾子三省之法,默思一日之言论行事,失检者几何?而自记之,始而觉其少,苦子不自知也。即而觉其多,不可自欺,亦不必自馁,一月以后,自日少矣。

四曰读书。今之服方领习矩步者,畴不曰读书,然而通古今,达中外能为世益者,盖鲜焉。于是儒者遂以无用闻于天下。今时局变异,外侮交迫,非读万国之书,则不能通一国之书。然西人声、光、化、电、格、算之述作,农、矿、工、商、史、律之纪载,岁出以千万种计,日新月异,应接不暇。惟其然也,则吾愈不能不于数十寒暑之中,划出期限,必能以数年之力,使学者于中国经史大义,悉已通彻,根柢即植,然后以其余日肆力于西籍,夫如是而乃可谓之学,今夫中国之书,他勿具论。即如注疏、两经解、全史、九通、及国朝掌故、官书数种,正经正史,当王之制,承学之士,所宜人人共读者也。然而中寿之齿,犹惧不克卒业,风雨如晦,人寿几何、若从而拨弃之,则所以求先圣之道,观后王之迹者,皆将无所依藉,若率天下人而从事于此,靡论难其人也。即有一二劬学之士,龂龂然讲之,而此诸书者,又不过披沙拣金,往往见宝,其中精要之处,不过十之一二,其支离芜衍,或时过境迁,不切于今日之用者,殆十八九焉。而其所谓精要之一二者,又必学者于上下千古,纵横中外之学,深造有得,旁通发挥,然后开卷之顷,钩元提要,始有所获。苟学识不及,虽三复若无睹也,自余群书,数倍此数。而其不能不读,与其难读之情形,亦称是焉。是以近世学者,虽或浏览极博,研究极勤,亦不过扬子云所谓绣其帨磐,刘彦和所谓拾其芳草,于大道无所闻,于当世无所救也。夫书之繁博而难读也,既如彼,其读之而无用也又如此,苟无人董治而修明之,吾恐十年之后,诵经读史之人,殆将绝也。今与诸君子共发大愿,将取中国应读之书,第其诵课之先后,或读全书,或书择其篇焉。或读全篇,或篇择其句焉。专求其有关于圣教,有切于时局者,而杂引外事,旁搜新义以发明之。量中材所能肄习者,定为课分,每日一课,经学、子学、史学,与译出西书,四者间日为课焉。度数年之力,中国要籍一切大义,皆可了达,而旁证远引于西方诸学,亦可以知崖略矣。夫如是则读书者,无望洋之叹,无歧路之迷,而中学或可以不绝,今与二三子从事焉,若可行也,则将演为学校报以质诸天下。读书之功课,凡学者每人设札记一册,分专精、涉猎两门,每日必就所读之书,登新义数则,其有疑义,则书而纳之待问匦以待条答焉。其详细功课,别著之学校报中。

五曰穷理。瓦特因沸水而悟汽机之理,奈端苹果落地而悟巨体吸力之理,侯失勒约翰因树叶而悟物体分合之理,亚基米德之创论水学也,因人浴盘而得之。葛立理尤之制远镜也,因童子取二镜片相戏而得之。西人一切格致制造之学,衣被五洲,震轹万国,及推原其起点,大率由目前至粗极浅之理。偶然触悟,遂出新机,神州人士之聪明,非弱于彼也,而未闻有所创获者,用与不用之异也。朱子言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己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近世汉学家笑之,谓初学之人、岂能穷凡物之理,不知智慧日浚则日出,脑筋日运则日灵,此正始教所当有事也,特惜宋儒之所谓理者,去实用尚隔一层耳。今格致之书,略有译本,我辈所已知之理,视前人盖有加焉。因而益穷之,大之极恒星诸天之国土,小之及微尘血轮之世界,深之若精气游魂之物变,浅之若日用饮食之习睹,随时触悟,见浅见深,用之既熟,他日创新法制新器辟新学,皆基于是,高材者勉之。穷理之功课,每刚日诸生在堂上读书,功课毕,由教习随举目前事理,或西书格致浅理数条以问之,使精思以对,对既遍,教习乃将所以然之理揭示之。(www.daowen.com)

六曰学文。《传》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学者以觉天下为任,则文未能舍弃也。传世之文,或务渊懿古茂,或务沉博绝丽,或务瑰奇奥诡,无之不可,觉世之文,则辞达而已矣。当以条理细备,词笔锐达为上,不必求工也。温公曰:“一自命为文人,无足观矣。”苟学无心得而欲以文传,亦足羞也。学文之功课,每月应课卷一次。

七曰乐群。荀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易曰:“君子以朋友讲习。”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直谅多闻。善相劝,过相规,友朋之益,视师长有加焉。他日合天下而讲之,是谓大群。今日合一堂而讲之,是谓小群。杜工部曰:“小心事友生。”但相爱,毋相妒。但相敬,毋相慢,集众思,广众益。学有缉熙于光明。乐群之功课,俟数月以后,每月以数日为同学会讲之期,诸生各出其札记册,在堂互观,或有所问,而互相批答,上下议论,各出心得,其益无穷,凡会讲以教习监之。

八曰摄生。《记》曰:“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故君子之子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西人学堂,咸有安息日。得其意矣,七日来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此古义之见于经者,殆中西同俗也。今用之,起居饮食,皆有定时,勿使过劳,体操之学,采习一二。摄生之功课,别具堂规中。(以上八条,堂中每日功课所当有事,以下二条学成以后所当有事,而其基础,皆立自平时,故并著之。)

九曰经世。庄生(21)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凡学焉而不足为经世之用者,皆谓之俗学可也。居今日而言经世,与唐宋以来之言经世者又稍异,必深通六经制作之精意,证以周秦诸子及西人公理公法之书以为之经。以求治天下之理。必博观历朝掌故沿革得失,证以泰西、希腊、罗马诸古史以为之纬,以求古人治天下之法,必细察今日天下郡国利病。知其积弱之由,及其可以图强之道,证以西国近史宪法章程之书,及各国报章以为之用,以求治今日之天下所当有事。夫然后可以言经世,而游历讲论二者,又其管钥也。今中国所患者,无政才也。《记》曰:“授之以政,不达,虽多亦奚以为?”今中学以经义掌故为主,西学以宪法官制为归。远法安定经义治事之规,近采西人政治学院之意,与二三子共勉之。经世之功课,每柔日堂上读书功课毕,由教习随举各报所记近事一二,条问诸生以办法,使各抒所见,对既遍,然后教习以办法揭示之。(凡在堂问答皆以笔谈)十曰传教。微夫悲哉,吾圣人之教之在今日也。号称受教者四万万,而妇女去其半焉,不识字者,又去其半之半焉,市侩胥吏(22)又去其半之六七焉,帖括(23)贱儒,又去其半之八九焉。此诚庄生所谓举鲁国皆儒服,而真儒几无一人也,加以异说流行,所至强聒,挟以势力,奇悍无伦。呜呼!及今不思自保,则吾教亡无日矣。今设学之意,以宗法孔子为主义。子贡曰:“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彼西人之所以菲薄吾教,与陋儒之所以自蔑其教者,由不知孔子之所以为圣也。今宜取六经义理、制度、微言大义。一一证以近事新理以发明之。然后孔子垂法万世,范围六合之真乃见,《论语》记子欲居九夷,又曰:“乘桴浮于海。”盖孔子之教,非徒治一国,乃以治天下。故曰:洋溢中国,施及蛮貊,凡有血气,莫不尊亲。他日诸生学成,尚当共矢宏愿,传孔子太平、大同之教于万国,斯则学之究竟也。传教之功课,在学成以后,然堂中所课,一切皆以昌明圣教为主义。则皆传教之功课也。

①朱子:即朱熹南宋理学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江西婺源人。其学说,被视为理学正宗,对后世影响极大。学术著作很多,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语类》等。②二三子:犹言诸位,几个人。③伊尹:商汤辅佐。佐商灭夏,综理国事。被称为“阿衡”。④范文正:范仲淹,北宋大臣,文学家。字希文,江苏苏州人。死后谥文正。因主张改革朝政而被贬官。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表达其心志。有《范文正公集》。⑤顾亭林:顾炎武,清初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忠清,自署蒋山佣。明亡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重视实践的作用,提倡经世致用。著有《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⑥科第:指科举考试。⑦陆子:陆九渊,南宋哲学家。字子静,自号存斋象山翁,学者称“象山先生”。江西金溪人,在道德修养上,提出“存心”、“去欲”的说法。其著作后人编有《象山先生全集》。⑧曾文正:曾国藩清朝大臣,湘军首领。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创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死后谥文正。著有《曾文正公全集》。⑨小鲜:小鱼。“治大国若烹小鲜”,语出《老子》。⑩逃禅:逃出禅戒。⑪颜子:颜回,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一作颜渊,为孔子得意门人,以德行见称。他贫而好学,笃于存仁。年三十二死,后人称为“复圣”。⑫曾子:曾参,春秋末鲁国人,字子舆,曾点之子。孔子得意门人。以孝行见称。他严于律己,注重内省修养,后世称为“述圣”。⑬劬学:勤奋学习。⑭杨子云:杨雄,西汉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四川成都人。作《甘泉》、《长杨》等赋。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另有《方言》等著作。⑮刘彦和:刘勰,南朝梁文学批评家。字彦和,山东莒县人,所撰《文心雕龙》五十篇,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批评著作。⑯奈端:今译为牛顿英国科学家,1643年1月4日生于林肯郡。因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⑰葛立理尤:今译为伽利略。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⑱温公:司马光,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山西夏县人。世称司马温公。反对王安石变法,执政期间,排斥变法派。主编《资治通鉴》。诗文有《司马文公集》。⑲荀子:荀况,战国后期思想家。又称荀卿。著《孙卿子》三十二篇。⑳杜工部:杜甫唐朝大诗人。字子美。因曾入西川节度使严武幕,并被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人又称杜工部。(21)庄生:庄周,战国时思想家。著有《庄子》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22)胥吏:官府中的小吏。(23)帖括:泛指科举考试的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