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川等地教师团体辅导培训:关注儿童心理品质,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北川等地教师团体辅导培训:关注儿童心理品质,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团体是满足个体需求最适宜的一种方式。近年来,我们坚持在北川等地对教师开展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培训,并指导教师把这些新的团体辅导方法用到学校教育一线,关注儿童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自信,自尊,自爱,自强,并运用团体独特的社会性功能,经由面对面的、真实的、互助合作的人际互动体验和有目的的

北川等地教师团体辅导培训:关注儿童心理品质,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挫折中崛起,逆境中成长——让每个生命都更加灿烂绽放

樊富珉

品格与责任》即将出版了,我和合作学生怀着感恩的心情,呈现给读者这本《儿童和青少年学校团体辅导教师实践手册》。为什么要出版这本书,它的价值何在?怎样有效地运用这本书的内容资源改善和丰富学校教育,培育孩子积极的心理品质?这是我想和读者谈谈的。

今年是汶川地震发生后第11 个年头。我又重新回到了曾是极重灾区的北川,参观了地震博物馆,瞻仰了北川地震遗址,看望了灾后一起从事心理援助的战友——那些绵阳市、北川县和安县的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在西南科技大学召开的“北川国际危机干预论坛”会议上,好多熟悉的面庞出现在会场,都是我在灾后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过程中培训过的老师们,我们相拥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有聊不完的思念,有讲不完的故事。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后不久,我被教育部派往四川灾区,开启了我灾后心理援助的培训和实务工作。三年内,应教育部、四川省教委、四川师范大学、各类慈善基金会等邀请,39 次飞赴灾区,几乎每个周末和假期都在那里度过。我和我的研究团队专门为灾区老师们设计团体心理辅导,协助他们走出灾难的阴霾,走上心理康复之路,过程中也教给他们如何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协助儿童青少年应对灾难的压力,预防灾后的心理障碍,促进灾后的心理成长。在灾区,我和我的团队也直接应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为数千名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干部、救援人员提供灾后危机干预和心理康复的干预。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门专业的心理学助人知识和技能。团体辅导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发展课题和相似心理困扰的人时,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式。团体辅导被称为是“神奇的圆圈”。一群人围坐在一起,经过一次或者多次的分享和讨论,互相陪伴互相支持,每个团体成员都会产生一些积极的改变,更适应、更健康、更和谐。无论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还是积累了一定人生阅历的成年人,团体辅导都可以协助参加者认识自己,理解他人,改善沟通,增强适应,化解困扰,提升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团体辅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无论对培养健康的个体、美满的家庭、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组织,以及构建和谐的社会,还是对心理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或是灾难的应对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和矫治都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团体辅导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有人群的地方,团体辅导就可以有用武之地,就可以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可以满足来自不同背景和年龄群体的需求。对于具有同质性问题的个体,团体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顾虑和困扰;对于那些没有心理问题的人们,团体可以帮助他们发展性地提升自己,并作为一种预防性的方式,确保个体持续地成长、适应,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实践证明,团体辅导既是一种心理问题干预的有效方法,也是一种促进人格发展和预防心理困扰的有效的教育活动,更是一种发掘人类潜能、激发创造力和培育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尤其在互联网时代,高科技渗入生活的每一角落,团体辅导将成为培育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与和谐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方法。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互联网时代”,新一代“数字原住民”儿童和青少年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生长环境当中。信息多到我们不知道该怎样选择,所有事情的变化速度都快到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跟上。变化的环境对我们的生活模式、安全感、稳定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成群的低头族成了生活中的常态。信息过载会让人们依赖于技术,电子化的人际沟通取代了面对面的交流,从而使人际关系变得疏远、隔离、困惑、失落或迷茫,无法通过人类的真实互动来进行人格塑造,会使个体孤立封闭。虽然,人们正在被不可想象的变化所淹没,但我们无法阻挡这种变化,我们只能学习怎样适应它。(www.daowen.com)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孩子、青少年和成年人一直在与这个世界发生互动,承受着变化带给我们的各种压力,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人格、价值观生活方式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为了能够有目的性地、负责任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命运,我们必须准备好去参与,不断调整和适应。团体和团体工作好像是为应对当代社会的生活问题所设计的。Hulse 说过:“在复杂且高度技术化的世界中,我们需要更多的联结和支持,在这一背景下,团体作为一种潜在的人性化的力量出现。高度的个性化学习和隔离感会削弱个人的关联感,而这是人类互动的基础。团体经验中的普遍性、凝聚力以及人际学习的特点有望成为有效的调节剂,中和这些去个性化的力量。”“对于孩子来说,团体是恢复人性教育的过程;而对于成人来说,可以在这个科技化时代消除疏离感”。Conyne,Dye,Gill,Leddick,Morran 和Ward 等团体研究专家高度赞同这一观点,并且预计团体“将会成为主要力量,去抵御伴随计算机和高科技革命而日益增加的去个性化和无规范状态”。团体是我们交换自己想法、相互学习的地方,因为团体具有安全、理解、参与和支持的特点,有助于人的自我探索,鼓励内省和反馈,从而与他人发生交流,建立真实健康的关系,形成合作的氛围,感受真实的互助和成长。团体是满足个体需求最适宜的一种方式。

十多年过去了,地震灾区已经在重建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人的心理重建是个漫长的过程,如何让师生能在心理康复的过程中唤起更多的希望感和正能量,获得更多的快乐,而不仅仅是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焦虑、抑郁,由此而推,如何让我们国家的未来力量,我们的孩子们从小接受积极品质的培养,提升心理素质来面对成长过程各种问题,我和学生团队开发了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包括提升影响幸福的要素(积极情绪、积极投入、积极关系、积极意义、积极成就)和发现与善用性格优势的团体辅导,如增强希望、乐观、感恩、共情、信任、创造力、抗逆力、包容力等。积极心理学是一个健康模型,关注智力上、情感上、心理上、人际关系上、人格上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们坚持在北川等地对教师开展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培训,并指导教师把这些新的团体辅导方法用到学校教育一线,关注儿童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自信,自尊,自爱,自强,并运用团体独特的社会性功能,经由面对面的、真实的、互助合作的人际互动体验和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优秀品质和社会责任培育,成就更多具有适应能力的、积极乐观的、充满活力的青年一代。

本书的结构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规划和基本原则,本部分一共3 个章节。首先回顾当代社会环境对于儿童青少年发展和社会教育所造成的严峻挑战。继而讨论了如何通过引入“团体心理辅导同侪团体辅导成长”过程来应对这些挑战。然后提出了团体心理辅导同侪团体辅导的一些基本指导方针。最后介绍了本书提供团体辅导设计的基本框架结构。第二部分儿童和青少年同侪成长团体设计。本部分一共6 个章节,分别包括了正念和专注、情绪觉察和管理、面对面沟通能力、同情心-同理心和利他行为、人生观价值观六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和具体练习。第三部分是教师的团体辅导:减压、支持、乐观和希望,本部分一共3个章节。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全的学生,关注教师自身的适应和幸福,对于教师有效地辅导学生至关重要。我们特别选择了教师工作压力管理、社会支持和乐观与希望三个主题的团体辅导,希望通过团体辅导协助教师有效处理工作中的压力,减少职业倦怠;提升希望水平,有目标有信心地追寻梦想;强化社会支持系统,好好关爱自己,勇敢地面对时代的挑战和学生们的需要,创造性地生活。书中有很多具体团体辅导方案和练习,方便读者参考并灵活使用。

让我们教师团体一起努力,积极探索更有针对性、更有实际效果的教育和辅导方法,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更多支持和更适合的良好环境。

2019年8月于清华园

(樊富珉,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全国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