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能量的来源中,耕地上生长的农作物占88%;草原和牧区占10%;海洋占2%。有人预测,随着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为人类提供的食物能量将会增加。从目前来看,全球适于人类耕种的面积约为30亿公顷,人均只有0.5公顷。但是,这有限的耕地资源仍在不断地减少。其主要原因是:①由于人口的增长,城乡的不断扩展、工矿企业的建设、交通路线的开辟等,每年约有1000万公顷耕地被占用。②为了解决因人口增加而增加的粮食需求,一方面对土地过度利用,其结果是耕地表土侵蚀严重,肥力急剧下降;另一方面为了增加耕地面积,不得不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围湖造田,其结果破坏了生态平衡。上述两个方面的最终危害是导致土地沙化。全世界每年因沙化丧失的土地达600万~700万公顷。③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除了推广优良品种,改良土壤和精耕细作外,就是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而后者已成为污染土壤的重要因素。上述原因促使世界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国的情况更为突出,随着人口的增加,尽管每年都开垦一定数量的荒地,但人均耕地面积还是逐年减少:1950年为0.18公顷;1980年下降到0.1公顷;1990年又下降到0.085公顷,按此速度发展下去,估计到2000年,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69公顷了。也就是说,由于人口的增加,每公顷耕地需要养活的人口数在不断增加:1950年为5.5人;1980年增加到9.8人;1990年增加到11.8人;到2000年每公顷耕地就要养活15人。
我国耕地变化的宏观趋势如下:
1.2005~2010年耕地减少较多。“十五”期间是工业化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在原来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呈增加的趋势。积极推进生态退耕的政策也导致了耕地的减少。(www.daowen.com)
2.2010~2020年减少数量变小。2010~2020年期间是服务业主要拉动经济的时期,土地要素的投入相对减少。产业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减少,但城市化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建设仍然要占用一定的耕地。如果生态退耕的规划到2010年基本完成,而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数量也会由于市场的不断完善而趋于稳定。如果补充耕地得到鼓励,耕地减少的数量将趋于减少。
3.2020年以后耕地减少数量趋于平稳。2020年以后,工业化处于后期阶段,城市化当发展到70%以后将进入到逆城市化阶段,城市重建将得到重视,耕地作为绿色空间的功能将得到加强。建设占用减少耕地的数量将会趋于平稳。
而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虽已降到1%以下,但人口增长的势态依然不容乐观,人口数量仍以每年800万~1000万的速度增长,新生儿以每年1000万~2000万的数量增加。因此可见,在我国现阶断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土地与人口的矛盾依然很严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