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小鸟一样,飞去不回来。”民歌里的一句词,唱出了时间的特点:一去不回头。民间有不少谚语,劝告青少年要抓住美好时光,奋发向上,比如说,“时不可待,机不再来。”又比如,用“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光阴似箭”,不仅有“时间过得快”的意思,还有更深的意思:射出去的箭只沿着一个方向前进,射出去的箭再也不会返回来。
1929年,英国天文和物理学家爱丁顿首先把这个观念引入科学,使用了“时间之箭”这个词。时间之箭,也译为“时间箭头”。这是说,时间是不可逆的,只有一个方向。时间,在嘀嗒嘀嗒钟表声中,总是从过去走向现在,从现在走向未来。
日常生活的现象,人的心理感受,都一再证实,时间不可逆转。
人的一生总是从童年、青年走向老年,脸上的皱纹逐渐多了起来,没见过哪位老人脸上的皱纹消失,皮肤变嫩,回到幼儿园去。一只装水的茶杯摔在地上,水洒了,杯子破成碎片,这个过程绝对不会倒过来:茶杯的碎片聚合成茶杯,茶水倒流到杯子里,跳回到桌子上。
时间和空间不同,空间包围着我们四周,时间却只能一点一点体验到。在空间,我们可以走向四面八方,上天入地;对时间,我们只能走向未来,不能回到过去。过去,只存在记忆之中,未来一片空白。
跳出日常生活,看看科学中的时间。牛顿是科学巨匠,他研究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思考过苹果为什么落地,创立了物体运动定律,列出了计算的公式,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每个中学生都要学习牛顿的力学三定律。
牛顿把时间列入方程,计算加速度的公式中,时间出现两次:时间的平方。不论时间是正的还是负的,乘积总是正的。因为两个负数的乘积等于两个正数的乘积,牛顿的方程就不能区分正的时间和负的时间(倒退的时间)。
根据牛顿的公式,天文学家可以预测1500年后的日食,也可以推算出1500年前的日食记录是否准确。牛顿的方程,不分过去和未来,与时间的方向无关。我们制作一个动画片,表现两个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情景。放映的时候,正放一次,再倒过来放映一次,人们看到了两个不同的时间方向。动画不能告诉我们,哪一个是真实的方向。因此才有人说,时间失去了方向。
在牛顿之后,科学家麦克斯韦研究了电磁现象,把电磁定律数学化,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时间也不论是正数还是负数,不区分过去和将来,方程的答案都是对的。时间又一次失去了方向。可是,许多电磁现象却是有方向的,电灯光照亮房间,再也不会重新聚合,回到电灯泡的灯丝里去。(www.daowen.com)
可是,时间箭头在热力学第二定律中又明显地表现出来,所有的物理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时间只向一个方向流逝,指向未来。可以列举出来的实例非常多。
往牛奶里倒一些红茶,红茶就会扩散开来,与牛奶完全混合,显示出奶茶的颜色。一旦完全混合以后,再也不会自发地分成牛奶和红茶。一张报纸燃烧以后,留下一些灰白色的灰烬,纸灰不会再变成一张纸;春天的草籽,育成青青的草,秋天青草干枯了,再不能还原成为草籽。
在力学定律中,时间没有方向,是可逆的,而大自然的现象却是不可逆的。这是为什么?想来想去,又引出一个新问题,时间箭头是从哪儿开始的?
有人说,时间的不可逆来自宇宙大爆炸,由于宇宙大爆炸引起了宇宙膨胀,膨胀的宇宙就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大针,退行的星系指示了时间,产生了时间箭头。这就是说,时间有了起点,开始于初始的大爆炸。但是,如果宇宙停止膨胀并且开始收缩的时候,那么时间箭头岂不是要倒转过来,破碎的杯子聚拢起来,跳回桌子上来?
还有一些科学家把眼光转向微观世界,看看那些眼睛看不见的基本粒子,结果发现了微观世界是有时间箭头的。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有些乱?好像是各说各的。是的,因为这个问题本身是20世纪物理学的大难题之一,原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它是一个谜,答案就可能是多种多样,也不知道哪一种说法更正确。
最后,要提醒大家,力学定理使时间失去了方向,但并不妨碍它的正确性,放火箭、发射人造卫星,计算的依据仍然是牛顿的力学定律。不过,我们要记住,心理的时间箭头确实存在,仍然是青春一去不回来;热力学的时间箭头也存在,碎了的杯子不能复原;宇宙的时间箭头也是真实的。
余下的才是那些不知道的问题,时间箭头从哪儿开始?心理箭头、热力学箭头、宇宙箭头有什么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