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5年以YouTube为代表的第一批视频分享网站诞生之时,短视频即已出现,并一度成为UGC的重要构成部分。然而,伴随2008年下半年视频行业盗版风波的来袭,以UGC为主的内容生产模式遭遇重创。选用UGC发展路径的网站要么倒闭,要么转走“长视频+PGC为主,UGC为辅”的路子。短视频创作的遇冷使其所蕴含的媒介赋权的色彩趋于淡化。
虽然此后亦出现了类似微电影等可部分纳入短视频范畴的内容样态(微电影长度普遍在30分钟以内,短视频则在几秒至5分钟之间),但由于商业资本的侵蚀,其在红火一时后即走下坡路。因而,从历史的视域,秉持动态的观点考量长短视频的几次正面较量,短视频皆落入下风。
转机发生于2011年。彼时,美国一款名为Viddy的短视频软件横空出世。用户用手机拍摄短片后,经由一键分享即可发布到Facebook、Twitter等各类社交媒体上。此后,Vine、Peeks Video等独立型短视频平台相继涌现,Snapchat、Instagram等社交媒体亦推出短视频分享功能,沉寂许久的短视频市场再起波澜。(www.daowen.com)
时刻紧盯国外互联网创新最前沿的中国互联网工作者自然不会错失良机。他们捕捉到此种应用的发展前景,以极快的速度进行了微创新拷贝。2013年,秒拍、微视应运而生。由于短视频尚处初始阶段,对用户使用偏好的拿捏尚需探索,因而大多带有工具型应用平台的特点。
伴随风险投资和互联网巨头的入局,短视频市场出现了两大变化:一是视频平台从视频短片的制作工具向强调内容原创性、细分化的社交媒体转型。用户自拍DV、长视频的片段剪辑、新闻现场的实时记录、广告宣传片等成为主要的内容样态。二是行业格局急剧变动,各大短视频平台的介入造就了群雄逐鹿的市场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