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网络视频发展历程及特点

中国网络视频发展历程及特点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相当程度上,互联网已成为“谣言生成的最佳机器”,这一点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亦有所体现。通过对汶川地震时期部分网络谣言的文本予以梳理,大致归纳出下述谣言类型。就像每盏灯都有“灯下黑”,单一的辟谣资讯或许不够全面,或许难以令人疑窦冰释,但当不同个体将持有的对同一事件不同角度的信息汇总一处时,“总会形成互相补充、互相纠错、互相印证、互相延伸的结构性关系”[9]——这就是“无影灯效应”的真谛所在。

中国网络视频发展历程及特点

谣言是一个古老话题,其产生有复杂的社会机制,但其中的关键总逃不过信息不畅与民众安全感的缺失。有道是“大道不畅,小道必猖”,谣言中的涉事主体如不能在事关百姓衣食起居的重大问题上掌握话语权,谣言便会滋生,并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作用下,如同传染病一般扩散开来。进入网络时代,谣言传播的成本更低了,范围更广了,危害更大了。在相当程度上,互联网已成为“谣言生成的最佳机器”,这一点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亦有所体现。

通过对汶川地震时期部分网络谣言的文本予以梳理,大致归纳出下述谣言类型。

牵强附会型:将地震的发生与某些随机事件强行捆绑,最典型的莫过于对数字8的痴迷。

怪力乱神型:披着玄学的外衣,渲染的却是灾区的灵异景象。(www.daowen.com)

诘责究问型:将红十字会、外企、官员等组织或个人置于公众利益的对立面,与贪腐、不作为等负面事件联系在一起。

社会安全型:散播引发公众恐慌的信息,伺机蛊惑人心。

网络媒体不仅是谣言的聚集地和传播场,其角色的矛盾之处在于,它还同时扮演了谣言矫正器的角色。根据传播学者克罗斯所提出的谣言影响力公式:“谣言影响力=重要性*模糊性/公众的批判能力”[7],当信息越畅通,事件的模糊性越低,谣言的影响力越小。与过去官方对民间谣言基本不予正面回应不同,相关涉事主体在谣言(尤其是诘责究问型谣言和社会安全型谣言)流传的第一时间,就经由互联网以授权声明的方式予以辟谣[8];大批网民也以图片、视频为介质,加入辟谣的大军中。就像每盏灯都有“灯下黑”,单一的辟谣资讯或许不够全面,或许难以令人疑窦冰释,但当不同个体将持有的对同一事件不同角度的信息汇总一处时,“总会形成互相补充、互相纠错、互相印证、互相延伸的结构性关系”[9]——这就是“无影灯效应”的真谛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