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偶像剧、综艺节目、流行音乐等文化产品亦借助网络的力量涌入内地。在此,仅对《康熙来了》作个案研究,以小见大,透视港台文化与内地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康熙来了》原名《奇怪十点钟之康熙来了》,是一档台湾脱口秀节目,2004年1月5日于中天综合台首播,及至2016年1月14日停播,陪伴了观众整整12年。12年来,《康熙来了》的内容模式大致经历了三次大的变更,并由此勾勒了《康熙来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本土新奇、冷门的职业从业者(如入殓师)为主要访谈对象的启动期。
第二阶段:以明星或新闻人物为访谈对象的强盛期。
第三阶段:以通告艺人话题讨论为主的稳定期。[18]
其中,前两个阶段的划分大致以2004年3月为界;后两个时期则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这部分是由于通告艺人在《康熙来了》开播早期就参与其中,明星艺人在《康熙来了》后期亦会光顾的缘故。
与《越狱》一样,《康熙来了》并非为中国大陆民众量身打造的,其初始目标受众是台湾地区15—34岁的中青年。到2005年末,《康熙来了》的收视率就已位列台湾同类型节目第二位,并因此被华娱卫视引介至大陆。但限于大陆的审核制度,内地版《康熙来了》与台湾版《康熙来了》在播出时间上不同步,播出内容上也有差异,局限了其在大陆的影响力。以“悠风TV网”为代表的BT下载网站、以土豆网为代表的视频网站为大陆网民一睹《康熙来了》风采提供了渠道。《康熙来了》亦因此俘获了大批大陆粉丝,成为“下饭综艺”的鼻祖。[19]
《康熙来了》红火的原因有很多:洗脑的片头曲所强调的收视“约会意识”;暖色调的棚内装潢与明亮灯光所营造的良好视觉效果;明星、新闻人物的高话题度;通告艺人出位的言行及台湾综艺文化熏陶下所训练出来的快速抛梗接梗的能力;但所有一切都掩盖不了主持人的魅力,他们才是《康熙来了》真正的灵魂。
在主持《康熙来了》之前,蔡康永已是台湾家喻户晓的节目主持人,先后凭《真情指数》《两代电力公司》两度摘取台湾电视金钟奖桂冠。良好的家世和学历背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硕士)使他的主持克制而理性,与人与事保有若即若离的疏离感。(www.daowen.com)
相较之下,华冈艺校毕业的小S(徐熙娣)则显得烟火气了许多。自16岁起,她就与姐姐大S(徐熙媛)以ASOS组合的身份闯荡娱乐圈,贡献出了一出“少女—嫁人—生女”超长待机的“楚门的世界”。凭借古灵精怪的形象,小S受到台湾知名电视制作人王伟忠的赏识,在“千旦易得,一丑难求”的谐星道路上,闯出一番天地。
表面上看,两个人无论在性格还是风格上都南辕北辙,但神奇的是,看似如此不搭的两个人却出奇的合拍,催发出难以言明的化学效果[20]。
在节目中,蔡康永负责把控流程,小S则负责在对话过程中抓取可借题发挥的点,并予以戏剧化地呈现。这些笑点并非提前设计,大部分是主持人临场发挥的结果。多年的磨合使《康熙来了》形成了至少四个节目套路。
毒舌:最典型的表现莫过于小S十二年如一日对林志玲、刘真、阿雅和陈汉典的调侃。
软色情:小S不仅能将黄色笑话讲得如普通笑话一般自然,还贡献了一出出吃男明星豆腐的精彩戏码。
挖私隐:这在窥探明星恋情和婚姻状况时屡试不爽。
表情包:小S被摄影机定格的夸张表情于社交网络疯传,与网络亚文化实现了无缝对接。
《康熙来了》是肤浅的,鸡零狗碎式的家长里短在节目中循环上演。此种娱乐化的倾向招致了不少学者的批评:“(台湾)长期文化政策的缺位造成了影视文化欠缺深远文化目标的窘境,教育夹在僵硬的官僚传统与大众文化中腐烂至深,国民展现的文化水平正一日较一日粗鄙。”[21]但是,它又如此富有原始的生命力。它宛如三棱镜,折射出各色人生的悲欢离合,故事中的他或她最终蜕变为作为观者的我们的“朋友”,融为生命的一部分。在相当程度上,《康熙来了》启迪了大陆的互联网文化,不仅回避深度,还最大限度地模糊了秀与生活的边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