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越狱》:文化传播的自助式典范

《越狱》:文化传播的自助式典范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越狱》的走红标志着以美剧为代表的国外影视作品完成了从官方引进到民间“地下传播”的演变。这固然是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特质带来的福利;通过对《越狱》跨文化传播流程的梳理,字幕组的重要性亦得以凸显。《越狱》的电视文本符合了“低环境文化”的各项标准:台词直白、场面炫酷、情节丰富但不晦涩。

《越狱》:文化传播的自助式典范

跨国文化产品的形态是多样的,这包括但不限于美剧、韩剧、泰剧等,但如果要为这一时期的跨国文化产品寻觅一个标杆,于2005年8月在美国福克斯电视台首播的《越狱》(第一季)无论在传播广度,还是市场口碑上,均无出其右。据百度搜索风云榜基于年度百度网页搜索日志为依据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越狱》位居2006年度十大电视剧第六位”[12];在网易发布的《2008年度互联网传播报告》中,其名次已经跃至榜首[13]

《越狱》的走红标志着以美剧为代表的国外影视作品完成了从官方引进到民间“地下传播”的演变。自此以后,中国网民无须被动等待少量的官方译制片,而是可以主动地、有目的地从浩如烟海的影像资源中选取中意作品。这固然是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特质带来的福利;通过对《越狱》跨文化传播流程的梳理,字幕组的重要性亦得以凸显。

大致说来,《越狱》的跨时空传播是经由以下四步完成的:0 day[14]组织制作片源,字幕组翻译、校对字幕,搬运组将片源放置于各大网站,剧迷下载或在线观看,并经由口口相传发酵口碑。上述四个步骤并非每次都依序执行,有时,在字幕组尚未加工字幕前,资源就已上网,俗称“生肉”;而后,配有中文字幕的资源才上线,俗称“熟肉”;字幕组有时也同时充当了搬运组的角色。

亦如当代文化研究之父斯图亚特·霍尔所指出的那样,“意义的生产依赖诠释的实践,诠释则依靠身处一端的人们将事物嵌入符码,另一端的人们将符码准确破译来维持”[15]。汉字属于表意文字英语属于表音文字,两者身处不同的语言体系,无论在表达形式,抑或语法规则上,都存在很大差异。这一现实决定了很多中国网民无法理解《越狱》这一文化产品所嵌入的文化意义,而字幕组则充当了翻译者的角色——它将《越狱》中的英语语境进行解码,继而以中文思维予以编码,传递到国内用户手中。(www.daowen.com)

网民能接触《越狱》并看懂《越狱》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部分在于中国网民能否对《越狱》产生情感共鸣,这也是跨文化传播研究所着力解决的难题。在《超越文化》一书中,被后世誉为“系统研究跨文化传播活动第一人”的爱德华·霍尔将文化区分为“高环境文化”和“低环境文化”。“高环境文化”以日本文化为代表,讲究表达方式的含蓄与内敛,“其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之中,或内化于个人身上”[16],需要观众根据文化产品所提示的蛛丝马迹予以领悟;“低环境文化”以欧美文化尤为典型,“几乎所有的信息都靠编码清晰的信息进行传递”[17]。由“高环境文化”向“低环境文化”的传播总是困难重重;反之,则容易许多。

《越狱》的电视文本符合了“低环境文化”的各项标准:台词直白、场面炫酷、情节丰富但不晦涩。其所展现出的越狱计划与现实不确定性间的不安与焦虑,个人在面对亲情、友情、爱情时的幸福与挣扎,国家机器与个人英雄主义间的毁灭与救赎,都是中国观众熟悉且喜欢的,这也是《越狱》叩开中国观众心扉的不二法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