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的表演要领主要体现在写意性、程式性、虚拟性和综合性等艺术特点上。
(一)写意性
写意性是中国戏曲重要的艺术特质,是戏曲创作必须恪守的基本原则。写意性突出地表现在艺术表现生活的观念方面,它拒绝单纯的外形模仿,主张将生活原型作为艺术创作的前提,通过精心的筛选、甄别,提炼典型特征,并给予进一步的夸张、加工和美化,将自然的、现实生活中素朴的美升华为艺术美。
写意性具有手法简约、意蕴绵长、形象传神、想象无限等艺术特点,不仅存在于演员行动、演唱音乐、角色化妆、人物服饰、舞台布置、导演手法等戏曲二度创作领域,即便在戏曲一度创作(剧本、声腔等)方面,在其故事结构、人物安排、唱词处理、唱腔安排、曲牌选用等方面,同样要求表现出鲜明的写意性特色。
在处理写实与写意的关系上稍有偏离就会导致戏曲创作的失败,即便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周信芳等,也曾有因过多强调写实而致使新剧目创作难以尽如人意的教训。
(二)程式性
戏曲的程式特指表演艺术的某些技术形式,它是根据戏曲舞台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把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提炼加工为唱念和身段,并和音乐节奏相和谐,形成规范化的表演法式。程式是中国戏曲人物形象塑造的特殊艺术语汇,如音乐有“牌”,歌唱有“腔”,念白有“调”,动作有“式”,锣鼓有“经”,节奏有“板”,化妆有“谱”,武打有“套”,角色有“行”等。由于诸多手法、技巧、技能、套路等程式的掌握,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手段,赋予了戏曲内容以鲜活的表现力。因此,程式既是一种技术规范,更是舞台艺术美的典范。(www.daowen.com)
(三)虚拟性
虚拟是中国戏曲最基本的创作手法。戏曲的虚拟性是由舞台、演员、观众三方共同完成的,通过舞台时空的假定,演员真实的表演,观众动情的参与,完成戏剧人物的塑造。虚拟可以打破舞台时空的局限,解放舞台艺术家的创造力,带来艺术表现的自由,开启了观众的艺术想象力,提高了戏曲的表现力。
(四)综合性
中国戏曲是以表演为中心,将歌、舞、剧熔于一炉的高度综合的艺术样式,它吸纳、融汇各个艺术手段,表现在戏曲的表演技艺中。正是有了这种综合性的表演技艺,才将演员与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耦合为一个美的统一体。
中国戏曲综合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段,但是,对于具体的作品、具体的表演者来说,各种艺术手段和表演技艺是有所侧重的,如有的偏重于做工、有的偏重于唱功、有的偏重于开打、有的偏重于道白、有的偏重于舞路……但这些偏重都是以综合性为前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