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与感觉是两种不同的认识阶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是高于感觉的感知觉水平,它包括一定程度的理解过程。感觉越灵敏,理解越深刻,知觉也会越完整和正确。具体来说,歌唱发声的知觉是对歌唱发声认识的更高阶段,是在演唱实践中不断体验而得来的。对于声乐理论学习及技能技巧的知觉,光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反复练习、当众演唱、登台演出,以获得检验和提高。演唱知觉可分为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机体知觉。
(一)时间知觉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声乐表演也毫不例外。歌声的时间知觉就是歌声的长短知觉,具体地说,就是歌曲的节奏与节拍演唱速度的快慢。
歌曲旋律是把不同时值的音符按照一定规律分别进行组合。歌曲中特点鲜明的节奏能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如新疆民歌特色中的切分、附点节奏音型,因此我们常常说节奏是音乐的“脉搏”。音的时间长短的特定轮流是依据情绪需要、按照一定规律出现的运动。如果说旋律是歌曲的灵魂,那么节奏与节拍就是歌曲的脉搏。节奏与节拍在演唱者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在演唱中,歌唱者要具有整体节奏感,即节奏中心。如果演唱缺乏节奏中心,音乐就被破坏了。在演唱中,机械化的节奏表演、错乱的节奏表演或无节奏的表演都是不好的。在节奏中要有整体感觉,也就是相互服从、相互对比,各部分协调统一。
演唱中的节奏主要是内心的节奏和节拍的感觉。由于在演唱中不能用手打拍子,所以节奏体现为心理律动、意识律动和体态律动。比如,在演唱2/4拍的歌曲时,首先要抓住第一拍强、第二拍弱的节拍特点;演唱3/4拍、3/8拍的歌曲时,要抓住强、弱的节拍特点等。一个演唱者对于节奏结构的感觉越是深刻,就越能够自如地、合乎逻辑地遵守节奏,并且越能够令人强烈地感到节奏的主导和组织特点。
歌曲作为时间艺术,更主要的是表现在速度上。演唱速度就是时间的快或慢、渐快或渐慢、突快或突慢等等。一定的速度表现一定的情感,一般来说,慢速表现忧伤和痛苦的情感,快速演唱表现热情和欢乐的情感,中速表现沉着和坚定的情感,渐慢表现宽广和开阔的情感,渐快表现活跃和生气勃勃的情感,稍快表现果断和勇敢的情感,稍慢表现亲切和热情的情感。通过时间、速度表现情感,这正是人们称歌唱是情感艺术的原因之一。如果说歌唱是时间艺术,那是因为节奏、节拍与速度是歌唱的生命;如果说歌唱是情感艺术,那是因为它能决定速度,拨动听众的心弦。(www.daowen.com)
(二)空间知觉
歌声具有大小、形状、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我们对这些声音空间特性的知觉就是声乐表演中的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听知觉、视知觉、运动知觉、平衡知觉等相关的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歌声的空间知觉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生活中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主要包括歌声大小知觉、歌声形状知觉、歌声立体知觉、歌声方位知觉、歌声距离知觉。
歌声大小知觉包括歌声的音量和强弱,歌唱者对歌声大小要有明确的概念。歌声形状知觉是通过听觉向视觉的通感而体会的,在形容歌声的音质时,常常会用“垂直的”“圆筒状”“管状”“扁的”等一些空间视觉的形容词来描述,以帮助歌者更准确明了地把握正确的歌唱发声状态。歌声的立体知觉也可称为深度知觉,如气息的深浅、共鸣腔体的扩张,经常要求具有立体声的音响效果。歌声的距离知觉是指歌声离发声主体的远近知觉,如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声音具有穿透力,有距离感才有美感。歌声的方位知觉是歌声在空间所处的方向、位置的知觉,演唱者在演唱曲目时,要认定听觉方位,辨别发声的出发点、声音走向、声音位置、声音振动等,利用自己的方位知觉去感知歌唱发声的艺术。
(三)机体知觉
机体知觉是反映机体内部情况的感觉。在声乐艺术活动中,歌唱者通过机体知觉可以了解和体会自己发声的位置,进而调整自己的气息,并结合听觉反馈回来的信息来改变自己的发声状态,从而达到控制发声的目的。机体知觉是通过植物神经来传导的,因此它不像人们的触觉、视觉那样直接、清晰,具有模糊性的特点。人们很难对其加以定位,正由于这样,所以人们对发声位置的体会才不那么容易。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人们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体会发声的位置,而要准确地把握住自己的机体知觉,需要有大量的声乐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