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性的声乐表演形态主要是以电影与电视为结合载体,并发挥声乐的艺术手段的表现功能,再通过与影视画面的相互映衬和烘托来达到抒情达意的审美效应。且不说整个音乐形式在影视创造中的巨大作用,仅从电影与电视的主题歌或插曲来分析就可以看出这类声乐形态的特点。
第一,影视歌曲具有深化作品主题的功能。一些影视作品常以“主题歌”的形式贯穿始终。例如,在影片《城南旧事》中的主题音乐就运用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学堂乐歌《送别》作为主旋律,表达了一个远离故土的游子,对祖国、家乡、童年的深切怀念,深沉的乐曲与歌唱在影片中反复出现,把观众带到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使观众对童年伴侣“离我而去”的“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感受得倍加深切,从而深化了影片的主题。再如,影视作品中的《我的祖国》(《上甘岭》主题歌)、《娘子军连歌》(《红色娘子军》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四世同堂》主题歌)等都以词曲并茂的深刻思想性与艺术性有力地深化了影视片的主题。运用主题歌深化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我国影视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二,影视歌曲具有很强的抒情表达的魅力。例如,电视艺术片《长江》的主题歌《长江之歌》,以精美的语言对长江的壮美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以大气磅礴、豪迈壮阔的音乐气势谱写了一曲对长江的颂歌,不仅唱出了长江的历史与未来,还赞颂了它与中华儿女的血肉亲情,那一泻万里的长江,正灌注了无限纯真质朴的情感。这首作品在片中反复咏唱,始终为强烈情感的抒发发挥着撼人的力量[6]。
第三,影视歌曲还具有塑造人物艺术形象的功能。影视作品的插曲或主题歌不是随意安插的附加物,它是直接为塑造人物的艺术形象服务的。例如,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插曲作为识别真假古兰丹姆的唯一依据,离开它,故事与人物的表现就不能继续,剧情也就无法发展了。
第四,影视歌曲能充分发挥渲染气氛的作用。例如,日本电影《人证》中的《草帽歌》就十分细腻地显示了这一作用。这首歌的旋律前后反复出现四次,前三次以背景音乐出现,不仅为深化主题、塑造形象发挥了作用,还极大地渲染了剧情。母亲站在悬崖顶,并以全部能量演唱了这首歌,这一结尾使音画与视听达到了悲剧性的表现。画面很简单,镜头只有三个,即站在悬崖顶上的母亲,草帽飞下山谷,悬崖上的母亲没有了,但歌声仍在空谷中回旋,画面和音乐结合得十分贴切,震撼人心。
影视作品在发挥音画与视听结合作用的基础上已经有了更新的创造,MTV的音乐电视片为以影视性为主的声乐表演艺术形态创造了新的发展。
总体来说,声乐表演形态的这种划分还不足以全面概括它的内涵以及在不同表演形态上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在与不同载体的结合中,还有更细致的表现因素需要我们去认识。
【注释】
(www.daowen.com)
[1]杨韵.民族声乐中的“腔音”解析[J].人民音乐,2020(11):26.
[2]申坤.浅谈对声乐表演艺术的理解与认识[J].戏剧之家,2020(19):96.
[3]欧阳律.浅谈音乐美学中声乐材料与二度创作[J].黄河之声,2020(15):24-25.
[4]姚英姿.声乐课堂与舞台表演融合的教学分析[J].艺术评鉴,2020(19):106.
[5]韩菽筠.应尚能声乐表演艺术研究[J].中国音乐,2020(04):164.
[6]矫磊,孟卓.声乐表演审美特征及其艺术实践研究[J].戏剧之家,2020(16):30-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