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抒情性声乐表演形态研究与探讨

抒情性声乐表演形态研究与探讨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在以抒情为主的声乐表演的艺术形态中,还有一种高亢而嘹亮、粗犷而奔放、别具特色的山歌风的音乐形象。

抒情性声乐表演形态研究与探讨

任何声乐表演艺术形态都具有抒情性,这里所说的抒情性主要是指“以抒情性为主”的声乐形态。这类声乐表演艺术形态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的特征。就题材来说,抒情性的旋律主题以表现具有歌颂、赞美、抒情或回忆,以及抒发其他情感为主要内容。在文学上强调比兴手法的运用,借对特定环境中景物的描绘与刻画,并通过音乐旋律的创造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

抒情性的声乐表演形态的作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音调上大都具有宽广的音域,旋律极富装饰性,节奏多采用舒展自如的方式,同时用热情活泼的音型来给予烘托和对比;歌词的字音密度上较为宽松;音乐旋律速度舒缓,不仅具有深沉宽广的气质,还显示了热情奔放的性格。比如,《祖国,慈祥的母亲》《啊!中国的土地》《我们是黄河泰山》《大海啊,故乡》《江河万古流》等抒情性歌曲都具有这种特点。

第二,具有回忆性质和内容的抒情作品,旋律更为深沉含蓄,节奏更加徐缓,表现出无限深切的情怀。比如,抒情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思乡曲》《蝶恋花·答李淑一》《阳关三叠》《春天的故事》等有着广泛的抒情对象,音乐也因情而异,除旋律基调的共同趋向外,还展现出细致入微的曲调变化。(www.daowen.com)

第三,在以抒情为主的声乐表演的艺术形态中,还有一种高亢而嘹亮、粗犷而奔放、别具特色的山歌风的音乐形象。这类旋律音域宽广,速度稍慢而自由,同时,由于旋律的起伏波动较大,也就形成了高、低音区的交替进行,在节奏上往往出现较多的长短变化,形成较强烈的繁简对比。比如,《打柴歌》《赶圩归来啊哩哩》《九里里山疙瘩十里里沟》《沂蒙山风光》等歌曲都具有这种风格特征[4]

第四,在以抒情为主的声乐表演艺术形态中,还有一种用同一旋律反复歌唱几段词的歌谣体的抒情歌曲,这类歌曲结构严谨、短小精悍,速度相对稳定,节奏虽也有一定变化,但没有十分强烈的对比,而在声腔上多用一字多音的润腔手法,也富于歌唱性。比如,《南泥湾》《在那遥远的地方》《猜调》《包楞调》《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歌谣体的抒情歌曲都具有亲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第五,以抒情性为主的声乐表演艺术形态还广泛体现在情歌、船歌、摇篮曲、小夜曲等体裁中,而且在其他体裁中也不乏这类作品。这类形态的作品大多具有直抒胸臆的特点,并以独唱为主的形式进行演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