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小学教师心理隐患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中小学教师心理隐患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外部客观因素1.职业压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他们体验着比其他职业的人群高出很多的身心压力。但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和政府对学校和教师的支持与配合。由于地方政府的不当行为,中小学教师的现实待遇与法定地位偏差太大。学校管理造成的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行为是学校教师心理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

中小学教师心理隐患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压力密切相关,教师的心理压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消极情感反应,这种反应潜在威胁着教师的良好身心状态,不当的处理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发生。压力的产生有着教师自身主观心理的原因,更有着工作环境客观的消极影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负效下不良循环的必然结果。

(一)个人主观因素

1.自我概念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的联系。相对而言,自我概念越积极,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自我概念水平较高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对自己有较多肯定性的评价,即使面对失败的情境也常常能较全面地分析主客观原因,不轻易否定自己,能够很好地调整、控制各种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心态。而自我概念水平偏低的教师则表现出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失败的情境中否定自己、体验自卑,把本来微不足道的小事视为是自己失败和无能的结果,从而深陷于焦虑、抑郁、无望和痛苦之中,影响心理健康。

2.需要受阻

需要是行为动机产生的基础,人的一切活动都建立在某种需要的基础上。教师是人,必然有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形成心理疾病,抑制教师较多的潜能无法发挥。在现实中,教师的一些基本需要往往得不到重视并受到限制,或者纯精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和需要的多元化长期被忽视,自我发展的需要受到阻碍,从而诱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3.缺失适应

由于中小学教师工作的环境局限了他们成人化交往的范围。教师这个职业决定了教师与其他人群进行交往的机会较少,社会适应力减退。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较狭窄,因此其所获得的情感支持可能使教师得不到满足,教师在工作中所经受的压力和由此产生的情绪失调不能在与他人交往中及时得到宣泄,就会产生认知偏差,从而影响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造成恶性循环。

4.承受差别

教师的挫折感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遭遇困难或受挫折后所起的不愉快情绪。教师面临学生对自己是否认同,面临家长、社会及校领导对自己如何评价,经常会使他们感到有危及自尊心的危险。面临挫折情境的教师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压力,有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受挫,便将自己与学生对立起来,采取绝对的强硬手段,企图以压力制服学生;或受挫后感到无能为力,对工作采取冷漠的态度,无动于衷。

(二)外部客观因素

1.职业压力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他们体验着比其他职业的人群高出很多的身心压力。这种压力与教师职业、教师角色的特殊性有着绝对的联系。

形象压力。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给予教师过高的职业期待,也带给了教师莫大的精神压力。职业角色要求教师必须以自己的德、学、才、识示范于学生;必须以严肃认真、兢兢业业、诚实俭朴的形象展示于人;必须时刻检点自己,甚至强制自己控制正常人的心理需求。

强度压力。教师角色的多元性不仅表现在教师同时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扮演多种角色,还体现在教师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有指导和管理学生的权威;又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负责照顾学生;还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思想和感情;班主任老师还要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领导打交道。多方位不同性质的交往所形成的工作强度,造成教师心理矛盾的冲突,引起心理上的紧张和疲劳。

发展压力。教育教学领域的变革频繁、持续,使教师长期处于变化和不确定的挑战之中,增加了教师适应的难度,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教师的各种考核评估、职称评定、教师聘任制,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去完成教学之外的业务,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受到社会环境的严重冲击,学生的不良行为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教育难度不断加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要求教师要不断拓展个人认知空间,知识更新,素养提升,终身学习,学无止境。(www.daowen.com)

2.社会影响

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与学校教育在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反差,是教师职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生土壤。

舆论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但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和政府对学校和教师的支持与配合。而在社会公众方面,包括不负责任的媒体错误舆论导向,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把教育质量低、学生问题多等都归罪于学校和教师,直接或间接地降低了教师的社会威望。

经济压力。由于地方政府的不当行为,中小学教师的现实待遇与法定地位偏差太大。超负荷的工作与偏低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分配不公现象,都使教师感觉自己的职业是干活多、拿钱少,品德高、地位低。教师的成就感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导致教师心态失衡,致使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验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却常体验到受人轻视,甚至蔑视的不安与自卑。

政治压力。教师队伍是一个政治性较强的社会团体,对教师的政治觉悟、组织纪律性要求很高。教师的行为、言论以及思想都是要受到严格制约的,教师职业需要高度的循规蹈矩和照章办事。很多社会属性的任务,在学校都是通过组织上具有强迫性命令来下达和要求执行的,与当今社会自由、民主、开放时代的时势有着明显的反差。

3.学校管理

学校的管理时刻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动态

强制机制。教师角色模糊、工作量负荷增大、自己的时间被占用、缺乏自主权、不能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情绪。部分学校领导素质的缺失,强权政治,私营管理,缺少正面引导和思想关怀。规章制度多显压力,缺少引力;缺失人性化元素,缺少科学性指导。教师的考评只以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标准,实行教师末位淘汰制度,因考试成绩、评职晋级弄得教师之间相互猜忌和争斗。激烈的竞争使教师精神疲惫、心力交瘁。

教育难度。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较差的学习成绩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都是中小学教师每日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教育难题。由于学生问题社会化程度增大,学生教育也凸显日趋艰难,使教师产生无奈、疲劳和厌倦感,导致心理问题产生。

负效劳动。学校管理造成的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行为是学校教师心理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例如,普九达标虚假造册,长时间的准备公开课,非教学性会议、事务性工作太多,以及应付教育部门的各种检查、评比等,都造成了教师的身心负荷超载。

4.家庭因素

家是一个社会人言行最自由、身心最放松的地方,也是释放工作压力、调整良好心态的主要场所。然而,来自家庭的压力却成为导致部分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由于教师工作的超荷,自然影响到其本人的身体和情绪的状况相对低落,这也为与家庭其他成员的相处带来不利因素。相对而言,作为知识性的教师群体在对子女教育和婚姻方面可能有更高的期望,教师在家庭中多重角色的扮演与教师的职业习惯存在相斥因素,以及家庭中其他的相对不稳定因素,都会给原本在工作中就身心疲惫的教师带来心理上的问题。

5.行为倦怠

职业倦怠,是长时间持续循环某一特定工作生活模式必然产生的一种心理和生理反应。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教师职业倦怠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生理上经常出现疲劳、失眠、食欲不振、头晕等;心理上觉得工作无意义、无价值,感到自己前途暗淡,产生厌倦、焦虑等负性情绪;行为上对工作敷衍了事,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