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我抑郁行为
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长处,缺少自信,妄自菲薄,开展工作畏首畏尾,常常悲观厌世、杞人忧天。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更为常见的症状是在抑郁和焦虑之间的交叉变动。这样的心理问题常伴随着“躯体化”症状的出现。躯体化是指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肠胃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等其他躯体反应。如果不及时疏导或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情绪归因不当,还会引起一些心身疾病的发生。如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疼、心绞痛、消化系统溃疡等。随着不良情绪的积累,甚至引起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以致出现自我封闭……
2.消极怠工行为
教师的工作更多的考量不是可以“量数”的,而是“量心”的。教师不健康心理引发的消极怠工现象时有发生,在无声无息中滋生。如备课不认真,上课马虎对付,教学形式死板;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疏远学生;对学生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烂泥糊不上墙”,从而不再关心学生;不组织课堂教学秩序,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听之任之;在教学过程中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甚至是领导的建议;对教师职业失去兴趣,每天都想着另觅高职;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得过且过……
3.亢奋激进行为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所表现出的亢奋激进行为是指缺失理性调控的行为。动机上看似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但行为过程中却表现出急于求成、主观武断,不能够根据学生心理、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行事;粗暴惩罚学生,时常小题大做,抓住学生的小错不放,打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能够理性控制个人言行,经常表现出攻击行为,如体罚学生、对家庭成员发脾气、把家长当出气筒等。事事争先,学校开展的所有活动,如果不能够获得优秀,就要对学生埋怨、责罚,找学校负责人、评委教师的原因,甚至寻衅滋事;怨天尤人,偏激固执,不能够换位思考,不能够从全局出发,不能够辩证分析,不能够从自身找原因;妄自尊大,狂妄自负,很少有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经常倾诉对客体的不满;遇事不加思考,人云亦云,乐于传播花边新闻,夸大校园事件,大有唯恐不乱之嫌……
4.失调人际行为
教师心理问题的症状不仅仅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更多的将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中,直接影响到与领导、同事、家人、朋友、学生,以及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处理。常常表现在:与同事不能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不能够交流合作、资源共享,有的甚至发生不必要的纠纷;与学生交往,不能够平易近人,而是盛气凌人;不能以朋友式的态度平等对待学生,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将领导想成是自己的对立面,与领导相处不能积极主动、开诚布公、和谐友善,甚至与领导发生直接冲突;有的则是产生“怕见官”的心理,以致表现为交往退缩……由于教师与经常接触的人不能协调关系,久而久之便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
5.不当人格行为
不当人格行为表现为人格障碍,亦称病态人格。是指因个体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而导致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人群,形成极端化的行为模式,在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上发生异常的行为。如:(www.daowen.com)
(1)偏执型人格。强调自我,自命不凡,主观固执,敏感多疑,报复心强。
(2)反社会型人格。对人不真诚坦率,极端自私,无社会责任感,有明显的反社会规范和法纪的倾向。
(3)分裂型人格。思想保守,行为退缩,为人感情冷漠,爱做白日梦。
(4)自恋型人格。常夸大自我价值,盲目自负,将他人的权势、财富为我所用,却对对方不尽责任义务。
(5)依赖型人格。缺乏自信,过多依赖他人。
(6)强迫型人格。常伴有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而过分自我克制,或紧张烦恼,或谨小慎微,出错总不忘责备自己。
6.社会同化行为
虽然教师是社会人,但教师的社会行为是要受到教师职业道德制约的。这对教师个体来说的确是对人本性上的束缚。这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心理意志驱使自我实现心理内化,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定位,实现心理上常态的健康与平衡。而当这种心理失衡时,教师的行为就会被社会人行为所同化,面对物欲横流、声色犬马的大千世界,不能自控,主动寻求刺激;职业行为不检点,举止言行不得体,追求前卫超时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