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操作要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操作要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根本取向是促进自我成长,没有情意活动介入的过程不是成长的过程。事实证明,在条件简陋的农村中小学,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开出较好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健康及活动辅导是动态化的过程,动态活动过程是变化莫测的。

1.重感受,不重认知

辅导不是说教,不是安慰,不是训导,也不是逻辑分析;辅导是心灵的碰撞、是人际的交流、是情感的体验,是帮助一个人自助的过程。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根本取向是促进自我成长(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感悟、触动、体验、思考),没有情意活动介入的过程不是成长的过程。

2.重引导,不重教导

班级辅导主要是“非指示性的”,教师不应该对学生做强制的说理和武断的解释,必需的暗示、忠告、说服等“指示性”手段也只能最低限度地使用,力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人生是个心理过程,而非逻辑过程,心理辅导重在“导”,张日升说:顺其所思,予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助其所为,促其所成,但有时也要“反其所思”。“导”就是通过倾听、同感、判断、商量的一个过程。

3.重口头交流,不重书面活动

这是一种非常简单,却又很容易被教师忽视的操作规范,它是辅导过程有没有动态气氛的关键

(1)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学生是通过交流产生的影响力来调整自己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

(2)团体辅导中交流的效果与团体规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注意将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相结合。

(3)交流还包括师生之间的交流。

(4)允许适当的书面活动,但时间不能过长,更不能搞“静思默想”,书面要与口头相结合。

4.重目标,不重手段

班级辅导活动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辅导理念和辅导目标,如果只考虑形式和手段的新鲜花哨,很可能会导致舍本求末。

(1)多媒体或投影主要应该用于呈现情境及提出思考性问题,尽量不要用来出示标准答案。

(2)辅导氛围一旦形成,就不要人为地加以冲淡,甚至干扰。

(3)事实证明,在条件简陋的农村中小学,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开出较好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www.daowen.com)

5.重真话,不重有无错话

信任使人感到安全,信任才能敞开心扉。说真话难免会有错话,但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话持一种宽容而积极的态度,可强化学生自我向善的意向与努力。

(1)形成团体规范,培养讲真话、讲实话的风气

(2)辅导教师要放下严肃的德育标准,给学生以真心诚意的宽容,以致每个学生可以不必防卫和隐藏自己,而是可以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

(3)教师要做真善美的楷模。

(4)活动设计要自然、流畅、生活化、口语化。

6.重氛围,不重理性探讨的完美

班级辅导是建立在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关心、了解、接纳的氛围中的一种人际交往过程,每个成员的心扉就是在这种人际氛围中打开的。因此,催化出温暖、安全的团体氛围远比完美的理性探讨重要得多。

(1)营造坦诚、信任的团体氛围,是辅导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最主要的任务、最高超的技能,也是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最基本的环节。

(2)良好的氛围一旦形成,辅导教师就要十分珍惜,不要急于求得辅导活动的完整结论而去中止讨论,草率干预。因为理性的结论远远比不上学生积极参与、十分投入地沟通交流,甚至面红耳赤争论不休时所产生的那种心灵震撼和对人的启迪来得深刻。

7.重应变,不重原定设计

班级辅导面对的是充满动感的学生个体和交互影响的班级群体,辅导现场的团体心态千变万化,教师必须灵活把握辅导活动的发展势头,不可刻板依照原定设计行事。

传统的文化课非常重视教案设计的操作程序,在班级辅导的动态环境下,学生的潜在能力会随时随地被激发出来,各种奇思妙想、各种生动的生活经历都会在瞬间奔涌而出,使整个现场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挑战、充满童稚与青春的生命活力。这时,辅导者将被辅导,教育者将受教育。心理健康及活动辅导是动态化的过程,动态活动过程是变化莫测的。时间紧迫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教材的处理同活动设计一样,也是灵活的。

8.重自我升华,不重教师概括总结

领悟是学生克服心理不适应、促进自身发展的关键,它往往伴有深刻的认识飞跃。即使学生的自我升华还比较幼稚,教师也不可越俎代庖,小结部分应该借助学生的反思、内省和回馈,教师只针对难度较大的主题做出概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