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中除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派别之外的第三大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十分重视人的潜能,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强调人的价值、意义和独立人格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促进求助者自信、自强。鉴于以上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提出了自己的心理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总之,这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所强调的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的精神是一致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中除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派别之外的第三大势力。人本主义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的中心是基本的人性(自我的成长、需要、天赋潜能、自我实现等)。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

1.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又有高低层次之分。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们只有在低一级的需要获得基本满足后,才会有高一级的需要。不同的人一生中达到的需要水平是不同的,有些人毕生挣扎在饥饿线上追求温饱的需要,而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自我实现的水平。自我实现不仅是人最高需要的满足,而且是个人价值和潜能的实现。自我实现的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和价值。当人达到自我实现时,就可以体验到一种无自我中心的、达到目的的状态,使人产生极大的幸福感和内心生活的丰富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当自我实现受挫时,则会产生心理上的病态:孤独、沮丧和失望等。

2.自我论

罗杰斯特别强调“人”本身(自我)与其主观经验的重要性。因此,自我论又称为“人本论”。罗杰斯的自我论有两个主要概念:一为“自我观念”,二为“自我实现”。自我观念包括以下四点:(1)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看法;(2)自我观念是主观的,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未必与自己所具备的客观条件相符合;(3)个人以自我观念为依据衡量自己处事待人的经验;(4)自我观念可随个人经验的增多而改变。由自我观念可发展形成高级的“社会我”和“理想我”。前者是一个相信别人对自己看法的自我观念,后者是一种自己希望做什么样人的自我观念。“理想我”与“社会我”并不总是一致的,二者越接近,个人适应越是良好,生活也越幸福。二者相差很远,甚至相互矛盾,个人适应不良,会引起人的焦虑、苦恼。所谓“自我实现”,就是充分地、完善地发挥人自己的潜在能力。(www.daowen.com)

人本主义心理学十分重视人的潜能,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强调人的价值、意义和独立人格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促进求助者自信、自强。

鉴于以上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提出了自己的心理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此法是罗杰斯1942年所倡导,基本思想不是治疗病人的行为,而是依靠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内省、发现和判断自我的价值,调动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的问题,改变自己的症状。咨询工作者和治疗者只需为求助者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创设良好的心理气氛,给病人以无条件关怀,对病人的病情表示理解,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罗杰斯认为治疗成功的关键不在治疗技巧而在治疗者对求助者的态度。

求助者中心疗法虽然同心理分析法一样,重视患者的自述,但却不像心理分析法那样企图引导患者去回忆早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创伤,而且交谈是在患者自主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受任何拘束。罗杰斯还对这种方法提出了几个必要条件,如咨询者必须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咨询者必须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求助者等。总之,这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所强调的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的精神是一致的。

为此,求助者中心疗法特别重视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为求助者所创造的平等、理解、接纳、鼓励这一氛围的意义,强调要以求助者为核心,给求助者以真诚、准确的通情达理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指导思想是很有价值的,应成为咨询中咨询师的基本态度和重要观点。该方法比较适合于有人际交往障碍、情绪适应不良、自我认知偏差但有主动性和能交谈的来访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