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误区揭示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误区揭示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施教者而言,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属于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和政教人员、团队工作者的任务。有些教师片面地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否认学生存在着大量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企图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德育。因为当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主要是学生,而忽视了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手段的依据,是德育目的的根基;对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德育是人格的发展,是精神的升华。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误区揭示

就施教者而言,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属于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和政教人员、团队工作者的任务。其实,正是因为缺乏心理健康知识,才会把学生表面的行为“上纲上线”到品行不良的高度,而忽视了行为背后潜藏的真正原因——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只理解为是班主任和政教、团队工作者的任务。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应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担负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去寻找科学的途径,并尊重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建立理解、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

就受教者而言,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只是个别心理有疾病或品行不好的学生。诚然,心理有疾病或品行不好的学生确实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但是,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诊疗,前者是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后者只是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和纠正;其次,每个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生理、心理发育以及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的挑战,一些“好”学生也往往因为学习成绩或某一方面“好”掩盖了其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一面,以至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帮助,甚至因为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变得非常脆弱。所以,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每一颗心灵都需要教育的阳光和雨露。

就认识上而言,有些学校容易把心理健康教育万能化。在现实中,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概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让中小学生认识自我、调适自我和发展自我,从而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其根本作用在于通过传授心理发展常识、心理保健方法、心理训练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些教师片面地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否认学生存在着大量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企图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德育。其实,任何一种教育的本身都不是万能的,更何况是心理健康教育。如果片面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一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真的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时,学生就会失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容易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对号入座,形成自己患心理疾病的错觉,产生“人人心理自危”的不良后果,给学生加重心理负担。

就实践上而言,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偏近德育化手段。由于个别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有德育化倾向,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德育化的倾向,原本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必须以心理学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其内容和形式必须围绕着学生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的心理问题而制定。然而有些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题不鲜明,缺乏心理教育色彩,与班队活动雷同;有些教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一模一样,甚至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出现孤立化状态。因为当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主要是学生,而忽视了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会因为自己的不当教育行为,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会破坏学生自尊心,恶化学生情绪,使学生对他人、集体和社会形成了错误的认识,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师源性的伤害。(www.daowen.com)

就教育的全面性、发展性而言。有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孤军作战,学校没有实施全员、全科、全过程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没有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同时没有注意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没有加强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育人环境的建设。

对德育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手段的依据,是德育目的的根基;对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德育是人格的发展,是精神的升华。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对象就会萎缩,发挥不了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