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体性原则集中而直接地体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特征,要求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1.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在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排除各种心理困扰、解除心理问题症结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迪和共产主义人生理想的教育。可以说,教育性原则比较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要求。

2.全体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绝大多数直至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目标,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是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唯有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才能实现教育目标。另外,面向全体的原则还基于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带有普遍性,相应的其心理需求也具有共同性,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可用集体的方式进行。当然面向全体,不意味着一定要忽视个别。在实际工作中,还要考虑在实施这一原则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最大效益。

3.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是有差异的,青少年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消除这些特点与差异,相反是要使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最完美地展现出来,也可以说,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所在。强调差异性,也就是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一样,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重视个别差异,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4.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教育和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主体性原则集中而直接地体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特征,要求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是因为,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而成长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觉的和主动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意识和精神,处在被动的地位,教育就成为一种强制性行为,变得毫无意义。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助人与自助的活动,“助人”是手段,让学生“自助”才是目的。要达到自助的目的,只有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直接参与这一活动,此目的方可达到。另外,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性迅速发展的时期,心理健康教育贯彻主体性原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使学生追求独立的需要得到满足。

5.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追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整体素质的目的。从社会价值取向看,它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学生自我完善的需求看,它注重学生知、情、意、行几方面协调发展。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人的心理也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应从个体心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个体身心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制约性、协调性等综合因素出发,全面把握和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教育与辅导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富有成效,更有意义。(www.daowen.com)

6.保密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是指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障。保密性原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的原则,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和建立相互信任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及隐私权的最大尊重。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尤其是个别教育与辅导过程中,学生会向教育者泄露很多个人的秘密、隐私、缺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困扰、矛盾、冲突等。教育者有责任、有义务对所有这些信息保密。除此之外,不得对外公布求助学生的姓名,拒绝任何关于求助学生的调查,尊重求助学生的合理要求等,这些都是保密的范围。失密,对教育者来说,就是失职,对教育机构来说,就是威信和名誉的丧失。不仅要受到良心的折磨和舆论的谴责,而且要负法律责任。

7.发展性原则

一般说来,心理健康教育有两类功能:初级功能是预防、矫治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该功能局限于心理危机处理、适应的协调方面,其内容、方法一般涉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范畴;高级功能则是发展的功能,即协助学生在其自身和环境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心理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格得到和谐发展,生活、社会适应良好。其实,大部分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其所处的特定年龄阶段以及生理、心理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比如青少年心理的动荡性、封闭性等。换言之,这些暂时的心理问题是伴随其自身成长过程的,它不同于个别学生的心理障碍。因此,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应以发展为主线,发展性重于矫治性,坚持发展优先、防重于治,围绕发展、预防开展工作。

8.艺术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这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学习任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善于运用言语、表情和其他教育手段来理解学生的心灵,掌握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促进学生的心理与行为朝积极的方向转变。例如,教师的语言要清晰明确、富有哲理、合宜得体,具有启发性,容易为学生接受;教师要善于通过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将自己的关心、信任、希望和理解传达给学生;教师要善于观察,从学生的面部表情、体态变化和语言特征(如语气、语速、语调、语序和重音等)推测学生内心的变化;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善于等待,要经常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教师要自觉主动地以多样性的活动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克服刻板、单调、乏味、重复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总之,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艺术性,能有效地提高它的实效性。

9.协同工作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进行,不能把它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割裂开来。从教育体系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到各育之中,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与德、智、体、美各育的教育要求结合起来;从具体课程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从学校工作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于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之中;从学生活动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于课内学习、课外活动、班团队活动之中;从学校教职工分工来说,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其他教师应互相配合,共同承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总之,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协同一致地进行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