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技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技巧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众多的方式和途径中,以下四种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方式和途径。正因如此,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大有裨益。教师日常的教育工作应成为继日常教学工作之后的又一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与渠道。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课程进入课堂也是学校开展这项工作的制度保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技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从根本上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同时要发挥各种方式与途径的综合作用,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在众多的方式和途径中,以下四种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方式和途径。

(一)学校教育全面渗透

在各科教学、各项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除道德法制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以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1.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一天的主要活动,课堂也是学生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学生在课堂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最多。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开展途径和方式。

首先要帮助教师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师生交往的观念。在新的课堂教学效益观念中,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只是教师教得有多么精彩、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从多元化的角度、从全面素质培养的角度来评判。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在与学生的课堂交往中,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注意教育机会的平等和公平,注意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等重要的教育原则,其实这些都隐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2.结合学科特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一方面,要在学科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正因如此,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大有裨益。所以,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教案,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另一方面,要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同的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其授课方式也各具特色。结合学科独特的授课方式,巧妙地辅之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则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

3.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学生除却课堂教学这一主要的活动内容与空间,就是课余以及其他休息时间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往,这通常就是教师所进行的日常教育工作。教师日常的教育工作应成为继日常教学工作之后的又一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与渠道。

(二)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师队伍中,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交往频率最高,也最了解学生,因此对学生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也最大。

1.班主任的角色及其必备的心理品质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是在学生原来心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辅导活动来完成的。因此,班主任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果班主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他的言行可以成为学生某些心理因素生成的“催化剂”。(www.daowen.com)

一般来说,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认知正常,胜任工作;②坚定的职业理想或职业信念。这是班主任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③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班主任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动力;④良好的职业兴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科学的兴趣,包括广泛的文化知识兴趣和专业兴趣;二是对学生的兴趣,这是教师职业兴趣的核心;三是高尚的教育志趣;⑤良好的人格特征。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有以下良好的个性品质:热情关怀、真诚率直、胸怀宽广、作风民主、客观公正、自信自强、耐心自制、坚强果断、热爱教育事业;⑥正确的工作动机。班主任的工作动机的核心内容就是确立奉献精神、博爱之心和责任感;⑦坚强的意志。班主任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克服这些困难和挫折,需要足够的勇气、信心和坚强的意志;⑧稳定的情绪和理智的态度。班主任应该努力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在心境不佳的情况下,切不可把学生当作个人不良心境的“出气筒”,否则最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抗拒和抵触,从而大大降低教育效果。

2.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可根据目标和任务灵活采用多种具体的方法和形式,可以单独采用一种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的有机组合。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方法有:

(1)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班集体是一个有着一定规章制度的严密群体,它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环境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可以利用这一群体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总有一道无形的墙阻隔着,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在人格上处于平等的地位。

(3)营造心理健康环境

学生的健康心理是在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积极乐观,非常坦诚、愉快,而且这种快乐还具有感染力和传递性。

(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能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方面的深入进行,又能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课程进入课堂也是学校开展这项工作的制度保证。开设相关课程,丰富学生必要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四)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任务,是达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目标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或专门活动室,配备相应数量的专兼职教师,就可以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健康,增强心理素质。除此之外,通过心理测量和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提高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效果。

(五)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

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其心理会同时受到学校、家庭与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三股教育力量一致,则会大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反之,则会影响心理健康。因此,必须将学校、家庭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立家庭和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所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积极相互配合,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学校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