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物理学院士成长之路:研究发现个人兴趣对其影响增强

中国物理学院士成长之路:研究发现个人兴趣对其影响增强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科学家的研究兴趣是推动他们获得重大科技成就的源动力,这种影响在中国本土物理学家的研究历程中体现越来越明显。通过对中国物理学院士代际演化的趋势分析,发现大多数做出具有国际影响科技成果的物理学院士,他们研究方向的选择和科研成果取得的内在驱动力是他们的研究兴趣。郭光灿意识到量子信息科技可能是中国赶超世界的一个契机,于是将研究兴趣由量子光学转向量子信息,成为中国本土量子信息科技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物理学院士成长之路:研究发现个人兴趣对其影响增强

中国物理学外籍院士丁肇中告诫年轻人:“研究科学一定要把科学兴趣放在最前面”[8];朱棣文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物理学家,首先必须是要有好奇心[9];崔琦同样认为“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兴趣才是最重要的”[10];杨振宁也认为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培养年轻人的兴趣。可见科学家的研究兴趣是推动他们获得重大科技成就的源动力,这种影响在中国本土物理学家的研究历程中体现越来越明显。

通过对中国物理学院士代际演化的趋势分析,发现大多数做出具有国际影响科技成果的物理学院士,他们研究方向的选择和科研成果取得的内在驱动力是他们的研究兴趣。赵忠尧密切跟踪国际高温超导物理前沿,发现了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和40 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霍裕平将研究兴趣从理论物理转向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领导和组织了我国大型超导托克马克HT-7的建造。郭光灿意识到量子信息科技可能是中国赶超世界的一个契机,于是将研究兴趣由量子光学转向量子信息,成为中国本土量子信息科技的奠基人之一。张首晟和文小刚均结合自身研究背景加之对凝聚态基础理论研究的兴趣,创造了世界级的科技成果。王贻芳大力倡导建造CEPCSPCC也是源于对世界基本粒子的探索,等等。相较20世纪70年代末王育竹提出“激光冷却气体原子”的3种实验方案,但因缺乏支持而未付诸实践,进而错失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遗憾,21世纪以来,国家对科学家自主提出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可见物理学家个体对所从事学科发展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大,物理学家个人研究兴趣对物理学院士成长的影响不断增强。(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