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物理学院士:女性占比低但科技贡献突出

中国物理学院士:女性占比低但科技贡献突出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中国物理学院士整体性别比例的计量分析和各分支交叉学科院士性别比例的比较研究,得出中国女性物理学院士占比较低,但科技贡献突出的特征。纳入统计的女性物理学院士总数17人,占总数319人的5.3%,男女比例约为20∶1。

中国物理学院士:女性占比低但科技贡献突出

通过对中国物理学院士整体性别比例的计量分析和各分支交叉学科院士性别比例的比较研究,得出中国女性物理学院士占比较低,但科技贡献突出的特征。纳入统计的女性物理学院士总数17人,占总数319人的5.3%,男女比例约为20∶1。高能物理、量子信息科技、地球物理学、物理力学等离子体物理学等领域至今未产生过女性院士。这17位女性物理学院士中,有4位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或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有吴健雄、庄小威属于外籍院士,本土女性物理学院士仅有11位,其中1980年入选5位女院士,21世纪以来,只产生了崔向群、何雅玲两位本土女性物理学院士,这些说明中国女性杰出物理学家的人数很少。17位中国女性物理学院士分布于原子核物理学4位,凝聚态物理领域6位,生物物理学2位,声学、光学电子物理学、工程热物理、天体物理学的各1位,她们大多从事研究领域的实验和应用研究,仅张宗烨一人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吴健雄获得了仅次于诺贝尔奖的“沃尔夫物理学奖”,李方华成为中国首位“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得主,庄小威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颁发的“天才奖”,王承书开拓了中国铀同位素分离技术,何泽慧是世界上铀四分裂径迹的首先发现者,林兰英被尊称为“中国太空材料之母”,崔向群担任了LAMOST的总工程师,何雅玲领导的“西安交通大学热质传递的数值预测控制及其工程应用团队”被评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等,她们在各自研究领域均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可看出女性物理学家更适合物理实验方面的工作,所以女性物理学家应大力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发展成为未来物理学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