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研究领域成果剖析

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研究领域成果剖析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纳入统计的中国地球物理学院士合计28位,截至2018年,在世18位,平均年龄72岁,70岁以下的院士6人,分别是固体地球物理学领域的朱日祥、陈晓非和潘永信,空间物理学的万卫星和窦贤康及土壤物理学的邵明安,他们的年龄集中于“52~63岁”;该群体平均当选年龄58岁,集中于“51~60岁”和“61~70岁”的年龄段。近几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陈晓非、窦贤康院士在计算地球物理学与高层大气物理学研究领域贡献突出。

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研究领域成果剖析

纳入统计的中国地球物理学院士合计28位,截至2018年,在世18位,平均年龄72岁,70岁以下的院士6人,分别是固体地球物理学领域的朱日祥、陈晓非和潘永信,空间物理学的万卫星和窦贤康及土壤物理学的邵明安,他们的年龄集中于“52~63岁”;该群体平均当选年龄58岁,集中于“51~60岁”和“61~70岁”的年龄段。此外,该群体获得14个博士学位(50%),其中国外11个,集中于美国(5个),分别是1944年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的傅承义,1968年毕业于罗切斯特大学的毛河光和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石耀霖、陈晓非,1996年毕业于衣阿华州立科技大学的邵明安;欧洲4个,分别是毕业于伦敦帝国学院的翁文波和吴国雄,1938年毕业于柏林大学的赵九章,1993年毕业于巴黎第七大学的窦贤康。取得国内中国科学院3个博士学位,分别是1989年毕业的朱日祥和万卫星、1998年毕业的潘永信。

对28位地球物理学院士按照学科分类(见图8.6),发现固体地球物理学集中了绝大多数院士(18位),其次是空间物理学(6位),最后是大气物理学(4位)。通过对他们在不同阶段的增选趋势分析(见图8.7),发现每个阶段均有各领域的院士当选,空间物理学近些年发展趋势较好,可见中国地球物理学的发展较为平稳。

图8.6 中国地球物理学院士在各研究领域的分布情况(www.daowen.com)

图8.7 中国地球物理学院士增选趋势

通过对中国地球物理学院士的工作单位分布分析,发现该群体具有较强的集聚性,中国地球物理学院士主要集中于中科院。1950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赵九章、秦馨菱、顾功叙、傅承义任职于这两个研究所。1996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合并为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集聚了刘振兴、万卫星、朱日祥、潘永信等地球物理学院士,后来该所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空间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尤其是地磁学的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集聚了吴国雄、吕达仁、石广玉等院士,成为我国大气物理学研究中心。魏奉思院士创建了中科院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外,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集聚了曾融生、陈运泰、陈颙等院士,成为我国地震学研究中心。近几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陈晓非、窦贤康院士在计算地球物理学与高层大气物理学研究领域贡献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