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图5.3中国光学院士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分布看,应用光学和激光物理集聚了3/4的光学院士。纳入统计的从事激光物理研究的中国物理学院士12人,占比将近40%,足以看出我国激光物理领域的人才实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光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逐渐增强,与电子学、凝聚态物理结合产生了光电子学、光纤、非线性光学等领域。近些年,受量子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影响,量子光学发展趋势很好,主要有王育竹、彭堃墀、朱诗尧等院士。
从图5.3中国光学院士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分布看,应用光学和激光物理集聚了3/4的光学院士。在应用光学领域,20世纪50年代,在王大珩、马士修、周同庆、龚祖同等第一代应用光学家的努力下,中国应用光学从无到有,开始了光学玻璃、电子显微镜、X光管等精密光学仪器的研制;20世纪60年代,应用光学服务于“两弹一星”光学设备的研制,成功开创了我国自行研制大型精密光测设备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以来,应用光学开拓发展了光学信息处理、空间光学等新兴学科,广泛应用于彩色摄影、靶场测量、航空航天、光学测量等领域。纳入统计的中国应用光学院士12人,占总数的1/3以上,足见他们在中国光学领域地位之重。
图5.3 中国光学院士在各研究领域的分布情况(www.daowen.com)
在激光物理学领域,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激光物理学呈现迅速发展之势,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激光技术即刻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神光”系列高功率激光装置的设计建造,研制的超强超短激光放大器领先国际同类研究水平,激光强场物理重要前沿问题的解决,激光技术在卫星激光通信技术、生命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国激光物理的跨越式发展。纳入统计的从事激光物理研究的中国物理学院士12人,占比将近40%,足以看出我国激光物理领域的人才实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光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逐渐增强,与电子学、凝聚态物理结合产生了光电子学、光纤、非线性光学等领域。近些年,受量子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影响,量子光学发展趋势很好,主要有王育竹、彭堃墀、朱诗尧等院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