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科学精英:物理学院士集聚于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精英:物理学院士集聚于研究中心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7年后,中国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物理学院士逐渐增多,在多个高校研究院所成立了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又名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陆学善、章综、梁敬魁、李方华等物理学院士致力于晶体学方面的研究。大多数凝聚态物理学院士受实验设施、师承关系的影响一直工作于某一研究单位,但21世纪以来,随着人才流动性政策的支持,人们不再局限于一个工作单位发展,凝聚态物理学院士工作单位流动性逐渐增强。

中国科学精英:物理学院士集聚于研究中心

1997年后,中国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物理学院士逐渐增多,在多个高校研究院所成立了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又名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陆学善、章综、梁敬魁、李方华等物理学院士致力于晶体学方面的研究。在赵忠贤院士的带动下,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超导技术应用中心取得了世界瞩目的科技成就,该研究所还产生了张殿琳、谢心澄等凝聚态理论院士及研究非晶态物理的汪卫华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凝聚态物理”专业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下设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集聚了大量的凝聚态人才,例如晶体学领域的冯端、闵乃本,超导物理领域的王业宁,凝聚态理论方面的龚昌德、邢定钰,磁学材料领域的都有为,固体发光领域的祝世宁。此外,施毅教授领导的“80后”半导体研究团队近几年科研成绩突出。复旦大学在谢希德的倡导下建立了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我国表面与界面物理研究中心,谢希德、王迅院士在该领域贡献突出,同时复旦大学的陶瑞宝、孙鑫院士从事凝聚态理论的前沿研究,沈学础院士在固体发光技术尤其是凝聚态质的光谱研究方面贡献突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目前我国超导物理的研究中心之一,该校的管惟炎、陈仙辉、吴杭生、张裕恒院士在超导物理领域研究成果较多。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一直是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的研究中心,在这里先后产生了黄昆、王守武、王守觉、林兰英等第一代半导体物理学家。在黄昆院士的影响下,北京大学物理系也产生了秦国刚、甘子钊等半导体物理学院士。在凝聚态理论研究方面,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集聚了苏肇冰、于渌,向涛、蔡荣根等凝聚态理论物理学家;清华大学的段文晖也带领团队在凝聚态理论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高压物理的研究中心,邹广田院士、马琰铭教授对高压下凝聚态质的研究贡献突出;此外,山东大学的蒋民华、王克明院士在晶体学方面有所贡献。

大多数凝聚态物理学院士受实验设施、师承关系的影响一直工作于某一研究单位,但21世纪以来,随着人才流动性政策的支持,人们不再局限于一个工作单位发展,凝聚态物理学院士工作单位流动性逐渐增强。例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曾参与赵忠贤高温超导研究的团队成员,很多调至其他院校科研院所工作,例如王楠林现工作于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闻海虎工作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这有利于中国凝聚态物理事业的均衡发展。(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