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科学精英成长:外博士学位比例接近80%

中国科学精英成长:外博士学位比例接近80%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数据统计分析看,中国凝聚态物理学院士的本科毕业院校主要集中于南京大学(11人)、北京大学(8人)、清华大学(8人)、复旦大学(5人),但这些重点院校毕业的凝聚态物理学家大多是20世纪前当选的院士。凝聚态物理学院士的博士学位占比57.83%(48人),其中获得国外博士学位38人,国内培养的博士10人,可见凝聚态物理学院士的学历水平较高。

中国科学精英成长:外博士学位比例接近80%

从数据统计分析看,中国凝聚态物理学院士的本科毕业院校主要集中于南京大学(11人)、北京大学(8人)、清华大学(8人)、复旦大学(5人),但这些重点院校毕业的凝聚态物理学家大多是20世纪前当选的院士。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07年以后增选的凝聚态物理学院士,本科毕业院校不再集中于国家重点高校,而呈现向地方院校的分散性。例如山东大学培养了薛其坤和王克明院士,祝世宁毕业于淮阴师范学院,高鸿钧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陈仙辉毕业于宜春学院,汪卫华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等,他们后来各自领域均做出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就,尽管他们硕士、博士就读于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院校,但也可以间接地反映出地方高校物理学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

凝聚态物理学院士的博士学位占比57.83%(48人),其中获得国外博士学位38人,国内培养的博士10人,可见凝聚态物理学院士的学历水平较高。①国外38个博士学位,主要集中于美国(22个),这些院士集中于20世纪前当选的凝聚态物理学家、美国科学院凝聚态物理学院士和近几年当选的物理学院士,博士学位超过2个的高校有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取得欧洲高校的博士学位9个,获得苏联“副博士学位”5个。②国内授予博士学位的院校主要有中国科学院(5个),分别是解思深(1983年)、薛其坤(1994年)、李树深(1996年)、成会明(1992年)和汪卫华(1993年),他们主要从事半导体物理和纳米材料物理学研究;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的王恩哥(1990年)和高鸿钧(1994年)均从事纳米材料物理学研究,南京大学博士毕业的祝世宁(1996年)从事晶体学和固体发光学研究,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的段文晖(1992年)从事凝聚态理论研究,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的陈仙辉从事超导物理研究。(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