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凝聚态物理学院士存在老龄化问题
截至2018年,83位凝聚态物理学院士中在世58人,平均年龄为74岁,70岁以上38人;70岁以下20人,主要集中于“51~69岁”这个年龄段,可见中国凝聚态物理学院士也存在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真正奋斗于教学科研一线的物理学院士只有20多人(见图4.1)。
图4.1 中国凝聚态物理学在世院士年龄段
70岁以下的凝聚态物理学院士中,从事纳米材料物理学研究的10人,占比一半,最近6届物理学院士增选均有涉及,足见21世纪以来,中国纳米材料物理学发展的速度之快、成果之多、影响之大,他们将带领中国纳米材料物理学继续进步。半导体物理学、晶体学、磁学等凝聚态物理的传统领域依然有院士在推动。近几年,超导物理学、凝聚态理论、量子材料物理的研究发展势头很好,尤其是前期研究超导物理,近些年主要从事量子材料物理实验研究的薛其坤院士,2005年(42岁)当选为中科院院士,现在50多岁正值研究积累效应的产出高峰期,他将继续带领研究团队推动中国在量子材料实验领域赶超世界。
2)凝聚态物理学院士当选年龄结构分析(www.daowen.com)
中国凝聚态物理学院士的平均当选年龄是57岁,由图4.2可以看出凝聚态物理学院士的当选年龄总体符合中国物理学院士集中于“51~60岁”的特征。
图4.2 中国凝聚态物理学院士当选年龄段
50岁以内当选物理学院士的主要集中于:①1955年增聘的物理学学部委员,包括黄昆(当选年龄36岁)、李薰(42岁)、葛庭燧(42岁)、余瑞璜(49岁)、钱临照(49岁)、陆学善(50岁),他们开拓了中国金属物理学、晶体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研究领域;②从事纳米材料、量子材料等新兴材料物理学研究领域的物理学院士,纳米材料物理学的王恩哥(50岁)、王中林(48岁)、高鸿钧(48岁)和成会明(50岁),从事量子材料研究的薛其坤(42岁);③美国国家科学院推选的李雅达(45岁)、金秀兰(37岁)和加拿大皇家科学院推选的刘惠春(48岁)。可见21世纪以来,凝聚态物理中从事新兴材料研究的院士当选年龄较小,国外院士的当选年龄普遍低于国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