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共统计了中国物理学院士取得学士学位的318所高校,其他未公布本科毕业院校信息的物理学家也都取得了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因此纳入统计的319位物理学院士均有本科教育的经历。其中,饶毓泰、叶企孙、任之恭3人取得了双学士学位,饶毓泰1911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1918年取得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叶企孙191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0年取得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任之恭192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8年取得麻省理工学院的学士学位。
这319个本科学位分属于国内院校与国外院校的比例为297∶21,国内院校包含台湾地区的8所院校。国内毕业院校前15名的情况如图2.5所示,这15所院校共颁发给统计内的物理学家223个学士学位,占内地院校颁发总数289个的比例为77.2%,可见这些院校在高等教育领域为我国培养物理学精英方面贡献突出。
图2.5 中国物理学院士获得国内学士学位院校前15名
图2.6 中国物理学院士获得国外学士学位状况
获得国外学士学位的情况如图2.6所示,获得美国院校学士学位的数量最高(12个)。20世纪的美国是世界物理学发展的前沿阵地之一,饶毓泰、叶企孙、任之恭最早获得美国学士学位,他们留学前在国内也获得了本科学位。50年代后获得美国学士学位的物理学院士大多是出生于美国的华裔,他们从小接受美国西式教育,只在家庭环境中受父母中式教育的影响较多(见表2.3)。其次是苏联,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6—1957年中苏关系进入平等友好的“蜜月期”,这一时期,中国前往苏联留学的人数激增,保送了李方华、管惟炎、马在田等优秀毕业生前往苏联,获得学士学位的中国物理学院士合计6人(见表2.4),他们主要集中于理论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领域。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两国签订的合同并撤走了帮助中国科技发展的苏联专家。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中苏关系彻底破裂,留学苏联的中国学生陆续回国。(www.daowen.com)
表2.3 获得美国学士学位的中国物理学院士概况
表2.4 获得苏联学士学位的中国物理学院士概况
从图2.7中看出,中国物理学院士本科毕业年代主要集中于“1951—1960年”、“1961—19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和“1981—1990年”(改革开放初期)这些时间段,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教育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进入21世纪,科学教育体制更加健全,但由于杰出物理学家的成才需要时间积累,70后、80后物理学院士很少,同时还须加大对中青年杰出物理学家的关注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