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科学精英的主要出生地

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科学精英的主要出生地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而归纳统计了299位物理学院士的出生地域或“祖籍”的分布状况。②“出生地”10人以上的省份大多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近代物理学由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引进。③出生地域失衡显著,受经济实力、历史因素、地域传统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物理学院士出生地域主要集中于苏浙沪等东南沿海地区,我国要全面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须注意地域性人才失衡问题。

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科学精英的主要出生地

考虑到物理学院士的童年、青年时期受出生地的影响较大。笔者以“出生地”(省份)作为考察对象,而对于出生地在国外的外籍科学家,他们的成长除受出生地域文化影响外,受家长影响也较大,笔者以“祖籍”为统计标准。进而归纳统计了299位物理学院士的出生地域或“祖籍”的分布状况。图2.3直观地反映出,①吴越文化影响下的江浙地区——江苏、浙江、上海3个省市累计132人,占统计人数的41.8%,这与江浙地区经济富庶、文教发达,重视教育社会文化氛围浓郁相关。徐飞教授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特征状况的计量分析》一项有关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的统计数据显示,江、浙、沪3省市出生的院士占院士总数的43%[4],与笔者统计的百分比极为接近,同时中国其他领域精英的出生地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②“出生地”10人以上的省份大多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近代物理学由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引进。相较内陆省份,出生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物理学家更易接触到西方先进的物理学知识,后来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出生于北京、上海的物理学家逐渐增多。③如图2.4所示,以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划分比较,东部地区210人占比一半以上(66.45%),中部地区82人占比25.95%,而西部地区24人仅占7.6%,新疆、西藏、内蒙古3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青海、甘肃西部区域,海南、贵州、澳门等地并未产生一名物理学院士,这直观地反映出中国教育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

图2.3 中国物理学院士的出生地分布情况

综上,通过对中国物理学院士基本情况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以下认识:①性别比例失衡严重,受传统观念、性别思维差异、科技管理体制的限制,物理学领域具有突出贡献的女性科学家较少,能发展成为“院士”的女性物理学家更少,通过分析得出女性物理学家在物理实验领域具有发展优势,女性物理学家应大力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发展成为未来物理学发展中的一支主要力量。②年龄结构整体偏老龄化,一方面,目前工作于科研、教学一线的物理学院士数量不足统计总数的1/5,大多是70岁以上的物理学院士;另一方面,从当选院士年龄看,中国本土物理学院士当选年龄普遍偏大,这些均导致了这个群体年龄结构老化的特征,“年轻化”趋势不够显著,须继续重视鼓励中青年物理科学家的科研事业发展。③出生地域失衡显著,受经济实力、历史因素、地域传统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物理学院士出生地域主要集中于苏浙沪等东南沿海地区,我国要全面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须注意地域性人才失衡问题。(www.daowen.com)

图2.4 中国物理学院士出生地区百分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