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物理学家群体研究:中国物理学院士计量研究成果

中国物理学家群体研究:中国物理学院士计量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关我国物理学家群体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物理学家群体计量分析研究和以中国物理学研究机构为主体的物理学家群体研究。刘晓教授撰写的《国立北平研究院简史》,其中第四章“学术高地——北平研究院理化部”中第二节有关“物理学研究所与镭学研究所的研究工作”的论述,为了解“北平研究院”中国物理学家群体的科技贡献和社会活动提供了资料支持。

中国物理学家群体研究:中国物理学院士计量研究成果

有关我国物理学家群体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物理学家群体计量分析研究和以中国物理学研究机构为主体的物理学家群体研究。

在计量分析研究方面,李侠教授的“屏障与超越:物理学长江学者群体状况的计量分析与思考”(2014),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了90名物理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得出“我国物理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存在设岗学科分布不均衡,受聘院校分布过度集中于部分院校,且受聘院校与生源院校存在着‘近亲繁殖’现象突出等问题屏障”的结论。徐飞教授的“中国科学家对国家的贡献——以物理学家为例”(2009),使用计量分析的研究方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科学体制的形成与完善、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创新以及国防事业的支撑和保障三个方面,全面论述了物理学家对国家的重要贡献。(www.daowen.com)

有关中国物理研究机构的研究,“中国学会史丛书”中由王士平教授撰写的《中国物理学会史》(2008),将1932年建立的中国物理学会发展史分为三个阶段,中国物理学会的艰难发展(1933—1950)、中国物理学会的曲折发展(1951—1977)和中国物理学会的蓬勃发展(1978年至今),系统梳理了中国物理学会的演变史、中国物理学家对中国物理学会创建与发展做出的贡献。刘晓教授撰写的《国立北平研究院简史》(2014),其中第四章“学术高地——北平研究院理化部”中第二节有关“物理学研究所与镭学研究所的研究工作”的论述,为了解“北平研究院”中国物理学家群体的科技贡献和社会活动提供了资料支持。华中师范大学吴翠苹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物理学会研究(1932—1936)》(2015),应用科技史、教育史、组织史的研究方法,以1932—1936年为时间界限,对中国物理学会的成立、组织机构、学术活动、社会活动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为了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中国物理学会的产生与发展,及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物理学开拓者的经历,提供了史料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