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院士制度对科学精英的影响:基于中国物理学院士的研究

中国院士制度对科学精英的影响:基于中国物理学院士的研究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从科学史的角度梳理中国院士制度的发展历程、探索其中的发展规律,国内学者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为进行“中国物理学院士的产生与发展”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中国院士制度对科学精英的影响:基于中国物理学院士的研究

对中国物理学院士的研究首先要了解中国“院士制度”的发展,通过“院士制度”的演进史了解物理学院士的发展史。中国“院士制度”的建立主要效仿17世纪欧洲产生的科学院院士(Member)制度,1948年,中央研究院推选产生中国第一届院士,目前中国院士制度已发展了70年之久,中国“院士制度”推选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技界精英的代表,在我国的科技发展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对“院士制度”的研究十分必要。

首先,从科学史的角度梳理中国院士制度的发展历程、探索其中的发展规律,国内学者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李真真等发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五十年》(2005)一文,概述了从1955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到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相关职能的演变,对院士增选和院士大会制度、院士咨询制度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得出“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之中”的结论;王杨宗的《中国院士制度的建立及其问题》(2005)一文,叙述了从中研院院士制度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学部和学部委员制度的建立、“文革”结束后学部的恢复、1980年学部委员增选到1993年从学部委员制发展为院士制的演变,通过中国院士科技实力的国际比较提出了一些现实问题,并呼吁院士制度的改革;复旦大学万汝洋的硕士学位论文《院士制度在中国的发展》(2008),在梳理中国院士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院士制度与其他国家院士制度的共性特征及自身发展特色;郭金海研究员所著的《院士制度在中国的创立与重建》(2014),勾勒了“中央研究院”建立院士制度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分6章主要论述了“中央研究院”创建院士制度的历程,用两章的篇幅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制度与院士制度的曲折而独特的过程。这些研究为进行“中国物理学院士的产生与发展”的研究提供了线索。(www.daowen.com)

其次,在中国院士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上,赵德国、蔡言厚等人发表的《关于完善我国院士制度的若干建议》(2008),在阐述《2008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主要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发现我国科教资源分布极为不平衡的问题,并提出我国院士制度的若干建议,例如提高“两院”院士增选信息透明度、规范“两院”院士的各种社会活动等建议;《学习时报》刊发的徐飞和陈发俊的《我国院士制度运行的问题及对策》(2012)一文,提出了我国院士制度中存在着院士兼职现象影响院士科研创新、院士增选中的马太效应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完善我国院士制度的基本策略;西南大学周羽娜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国院士制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12),阐述了中国院士制度的历史沿革,对中国院士制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析,发现了中国院士制度存在着院士终身制阻碍院士的发展、院士中担任行政职务的人数较多、院士兼职社会活动过多、院士的学术权力未能得到有效规范等问题,提出了改革“两院”工作职能、加强院士队伍建设、合理规范“两院”院士社会活动和加强院士自身修养等对策。这些研究为发现物理学院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对策建议提供了启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