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观看范式的重构-从单一到重叠的界面化多屏观看

新媒体环境下观看范式的重构-从单一到重叠的界面化多屏观看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屏幕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泛文本,今天影像所展示的所有活动图像,都是以屏幕为依托的。[7]屏幕成为一种最有效的观看界面。传统意义上,一个观看动作的完成非常明确,眼睛保持停留在屏幕上直至结束,就是一次完整的观看。眼睛的灵活性裹挟了海量信息,使得大脑永远处于待命和接受状态,在观看中大脑的动力被消耗,人的专注力和判断力都出现下降。

新媒体环境下观看范式的重构-从单一到重叠的界面化多屏观看

屏幕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泛文本,今天影像所展示的所有活动图像,都是以屏幕为依托的。意大利学者弗利在《屏幕:当代艺术的“一般等价物”》(2008)一文中指出:“屏幕不是一种物体,而是一种功能;不是供书写的表面,而是对投射的支持。它与音乐一样是等时性的,却存在于空间。屏幕是对变化进行自然呈现的完美基础,因为它自己就是不断变化的(直至被关掉)。从最初没有技术含量的黑白对象,到开始说话(有声电影)、彩色化(彩色电影),经过阴极射线管(电视电脑),到当代生活无处不在的日用品界面(钟表、手机汽车仪表盘与一切电子装置的控制板),屏幕已经可以支持任何交流性意义与载体,甚至成为一种隐喻。事实上,它远不止是隐喻,而是当代文化(因此也是当代艺术)的一种基本调节原则,它是魅力之地、诱惑之地、奇观之地,具有幻觉的深度,它是交流的抽象性‘一般等价物’,也是艺术的‘一般等价物’,正如马克思将金钱当成一般等价物那样。屏幕是由框架所限制的空间,它反过来限制了我们整个世界,以及我们的艺术。”[7]屏幕成为一种最有效的观看界面。在赛博空间里,界面是一个接口,它联系的是外部世界和虚拟世界,勾连起信息空间与现实空间。界面是不同时空、不同系统、不同介质的交汇点或结合部。计算机界面为人机交互、信息可视化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信息、图像、音响、动画互相融合,动态呈现。同时这个平台也是一个舞台,对于数字艺术家来说,界面呈现的是一种比喻和象征环境,他们创作出的艺术作品(音频、视频、图片、数据等)可以在各个移动终端(如手机、电视、电脑等)上进行多媒体展示、控制、解析、传输、共享等。观看从“读文时代”发展到“读图时代”,而现在真正进入到“读屏时代”。

今天通过屏幕观看已经变成主要的观看方式,眼睛一次性面对多个屏幕并不算什么太特殊的视觉体验,我们每个人都有边看电视边玩电脑并且边用手机发微博的体验。传统意义上,一个观看动作的完成非常明确,眼睛保持停留在屏幕上直至结束,就是一次完整的观看。多屏幕观看使观看变得复杂含混,因为目光在各个屏幕之间跳转频繁,眼睛抓住的是一两个趣味点,与此同时,大量信息被忽略。以对监控室防盗监视视频的观看为例,视频的连续性被分割成数个片段,影像信息是不连贯的,最后只是经过大脑的拼凑才能形成一个大概的整体印象。当然这种观看有其特殊性,但是不可否认,在多屏互动时代,在同一时间和空间里,信息的接触点越多,观看就越分散。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被这种破碎、分散的观看改变,人们常常下意识把手机屏幕按亮一下,或者毫无征兆地停止谈话去查看微信状态,随时随地接发邮件。我们随时随地发起观看,而这种观看又随时被打断和中止。我们被各种移动的媒介包围,这让人们实时地了解到事情的发生,人们在观看中产生了一种多任务的错觉,在此过程中,人们的观看一直伴随着判断的需要:我要不要看这个信息?我需不需要做出反应?眼睛的灵活性裹挟了海量信息,使得大脑永远处于待命和接受状态,在观看中大脑的动力被消耗,人的专注力和判断力都出现下降。研究这个领域的学者将之称为“中断科学”(interruption science),学者们甚至列出数据说明习惯于多屏观看导致人类的IQ会下降10点,这种影响比大麻的作用都强。(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