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观看范式的重构效果

新媒体环境下观看范式的重构效果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在新媒体技术中,视觉的可能性被重新规范和界定,观看流程的块茎化正是新的观看流程的体现。而块茎则体现出超文本的多元化,非等级、非线性、去中心化、去层级化的特点,现代的时间观念被认为没有同一性和绝对性。传统的文本因为只有单一的路径,所以它被看成是平面的;而超文本具备多重路径,它可以被视为立体的。

新媒体环境下观看范式的重构效果

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可能同时认知所有的空间,人们往往只能在某一时刻经历一部分空间并由此逐步地感知更大范围的空间。我们所感知的空间是片段的、不完整的,意义的生成需要这些片段信息的有效连接,这个过程是运动的、有序的。观看所预设的审美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包含了速度、节奏、顺序等要素。在传统的观看行为中,自我认知行为完全占有主动,阅读的速度、思考的时间都由自己掌控。但是在新媒体技术中,视觉的可能性被重新规范和界定,观看流程的块茎化正是新的观看流程的体现。在生物学上,块茎(rhizome)是指在“土壤浅表层匍匐状蔓延生长的平卧茎,如马铃薯红薯之类的植物[19]。这个概念被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所引用,形容新媒体环境中的思维模式和文本形态。它没有所谓的起点,更无所谓的终点,也没有贯穿系统内部的一个固定通路。它拒绝我们所习惯的严密的组织形式和带有支配性的概念,而是靠某种逻辑使异质性元素链接在一起,这种块茎式的文本就是超文本的表达。块茎否定的是长期以来观看的树冠模式,这种模式代表的是二元论、中心化和线性的路径,如同树干的结构,文本纲举目张呈现出“根—干—枝—叶”的逻辑化与等级化。而块茎则体现出超文本的多元化,非等级、非线性、去中心化、去层级化的特点,现代的时间观念被认为没有同一性和绝对性。博尔赫斯认为,时间是一张绵延不绝、错综复杂的大网,由无数个时间节点汇聚而成,这些节点互相背离、汇合形成无数的序列。所以,在互相聚拢、分歧、交错甚至永不交际的时间网络里,人们迷失在文本的“歧路花园”里,因而时间的线索性断裂了,观看的链接节点被块茎状代替。在块茎中,节点与节点之间任意相连,没有起始也不走向结束。这与以往树状模式固定于某个基点或秩序的观看不同,观看者进入任何节点,选择穿过与绕着网络的任何路径,没有首要的核心也没有清晰的入口或出口,没有优于其他坐标的坐标,因此也没有权威和向导。在这一点上,块茎化观看明确地反逻各斯中心主义传统和西方哲学的二元对立理论。基于此,块茎抹平了等级差异,“一个块茎可以在任意一个地方被瓦解、中断,但它会沿着自身的某条线或其他的线而重新开始”[20]。在这里,块茎所遵循的是“痕迹”而不是轨迹,轨迹是逻辑的,可以追溯的,痕迹是没有严格的层系、没有严格的教条组织信息的方式,而文本可以拥有许多导向自身的痕迹。

如果说以往的观看是图书管理员似的观看,那么新媒体的观看则是诗人的观看,将世界看成是充满联想、混合和连续性的。我们在说到超文本时会引用地志(topography)的概念,对于超文本的作者和读者来说,无论创作或是解读都不是对单一文本进行的,而是用场所和空间来实现主题。超文本作家乔伊斯运用地址隐喻——“轮廓”一词来解释超文本。他认为:“轮廓是面向观者的题写空间,当超文本因互动而伸展时,它是读者对超文本的体验的虚拟呈现。观者可以穿过文本朝前、朝后运动,它始终是可能而又不确定的,显示或实现新的联系。”[21]超文本形成了一种超空间(hyperspace)。迈克尔·海姆对于超文本形成的“超空间”,有一段描述:如果宇宙中的三维欧几里得空间弯曲回到其自身,它就变成了一个空间有限但时间无穷的超球面(hypersphere)。当书写的词语有了一个额外的维度时,每个角度都是同一文本的另一种变体中扭曲的形式,词语被并置或叠起来了。“超文本中的直觉跳跃,就像科幻小说中太空飞船的运动一样;当这种虚构的旅行超过光速时,它就变成了穿越空间的跳跃,超文本打乱了思维的逻辑轨迹。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那种线性的知觉无法跟上可以分辨出来的运动系列,超文本一眨眼便将事物联系起来。与超文本进行交互就好比是超越光速的运动,就像计算机的提纲处理使得传统的脚本和印刷提纲的层级体系减弱,超文本支持直觉跳跃,而不再遵循传统的一步一步的逻辑环节。在超文本中的典型运动是跳跃,而不是步伐。”[22]

此外,块茎包容性极大,它所蕴含的符号类型非常丰富,可以是文本、视频、动画或者音频,这使得观看从单一走向丰富。传统的文本因为只有单一的路径,所以它被看成是平面的;而超文本具备多重路径,它可以被视为立体的。总之,块茎模式具有模块化、自动化、易变性和代码转化等新媒体特征。因为它遵循的是一种数字逻辑而非时间逻辑,所以它表现和阐释了知识体系的流动性、非等级性和去中心化特征。任何信息都处于巨型网络之中:人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信息流,并通过链接的方式游走在多重路径里,而且还可以搜索、复制、操控、添加和传输信息。

(www.daowen.com)

图2.16 泰森作品《大面积列阵》

有的艺术家还把这种块茎化的思维体现在自己的作品当中,媒体艺术家泰森的艺术品就很好地诠释了块茎化观看的内涵,即出其不意的并置、任意的链接、碎片化与多元化造成的多种可能。这种观看需要人类具有新的视觉知识水平,以能够轻松跨越类别与主题之间的边界。他的作品《大面积列阵》是由三个模块单元组成的,这些模块的材质是聚苯乙烯。这些模块被放在约0.6米高的隐形立方体当中,然后被有序地排成网格状;这些彼此独立的单元各自代表世界、科学、流行文化、消费品等,和它们放在一起的还有一些物品,比如蘑菇、汽水罐、用卡片做成的房子、老虎机(见图2.16)。观看没有规定的路径,你可以选择多个路径在立方体之间穿梭。这个装置希望用这样的方法启发你的联想,让不同的观者处在不同的雕塑当中,依靠自己所看见的和想象力决定属于自己的视觉、心理以及哲学上的联想。艺术家认为这基本上是对百科全书的一种三维模拟,认为万事万物都可以在没有等级结构的约束性和单一性的情况下被链接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