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的观看行为受现代传媒和商品社会消费主义的影响,使媒介传播的研究路径产生了变化,开始转向媒介文化和观众研究,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如加拿大学者哈罗德·英尼斯的“媒介偏向”理论,英尼斯在对传播史的研究中发现了媒介的偏向性,他认为历史是一个时间范畴,传播是隶属于空间范畴的,媒介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有效地融合起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媒介就有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偏向性。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师承英尼斯,虽然后来两人观点有所分歧,但是麦克卢汉早期的观点还是受其影响,在此基础上,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美国的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谈到,印刷文化加速了“娱乐时代”的到来,这直接导致“阐释年代”的消逝,他还具体阐释了这一过程与观看行为的联系。保罗·莱文森沿袭了麦克卢汉的观点,他把视线投注在数字媒介的“人性化趋势”上(《数字麦克卢汉》《软利器》)。
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的概念、趋势、应用,在他的描述中,我们清晰地看见了数字时代的宏伟蓝图。《数字化生存》预言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不可阻挡的数字化浪潮,数字化和新媒体的研究成为这个时代的显学,各国学者都投入到新媒体技术的研究当中。日本东京大学水越伸教授的专著《数字媒介社会》,从多角度描绘了数字技术条件下未来媒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加拿大学者文森特·莫斯克在《数字化崇拜》一书中把赛博空间定义为崇拜的对象,认为电脑已经演变成共享生活的一种环境,在这种背景下,电脑传播已经变成了真实生活并有可能开辟人类主体生活的新领域。自此很多学者投入到数字技术的应用发展研究中。这些理论成了对于新媒介形态进行研究的经典理论基础。
从传播学、新闻学角度进行数字媒介视觉传播研究的论著非常多,比如《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一书,主要关注新技术的运用如何改变了视觉信息在传播活动中的地位这一问题。在书中,作者保罗·M·莱斯特介绍了视觉感知的原理和视觉说服中的价值取向问题。作者特别强调人眼对于各种不同媒体视觉感知的不同,从个人的、历史的、技术的、道德的、文化的、批评的角度给予论述与总结,对读者有很大的启示。保罗·梅萨里教授长期致力于研究传播效果、视觉传播以及新媒体研究,他的《视觉素养:图像、头脑和现实》一书,主要研究受众对视觉信息的解读。美国学者桑德拉·莫瑞亚蒂对视觉学术研究的历史做了梳理,著有《视觉传播概念图谱》《视觉传播理论:追本溯源》等著作。
我国对数字媒介的影响研究的专著也逐渐展开,如李四达教授的《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数字媒体艺术史》以及《数码影像概论》侧重于数字媒介的影响研究,通过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起源、演化、发展历史和现状逐一分析,从艺术的角度对数字媒体艺术进行介绍、分析。同样,廖祥忠的《数字艺术概论》一书也是介绍媒体艺术变革的一部作品。这本书在研究的整体框架和理论线条上,力图体现出技术和艺术的融会贯通,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数字技术平台上的新技术、新观念、新知识。他的另一本编著《重构美学:数字媒体艺术本性》则专门立足于美学,通过对美学发展的现代语境的剖析和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多方位审视来理解和诠释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尤其是数字媒体艺术环境下美学的现代转向和重构。这本书在数字媒体环境下对美学进行三个层面的研究:第一,美学重构的发生和流变;第二,美学重构的当代语境;第三,重构美学。虽然该书立足的是美学维度,但是作者的研究方法和开阔的视野对本书很有帮助,其中对于多媒体环境的研究对笔者的帮助很大。此外,张文俊编著的《数字新媒体概论》则对数字媒体艺术涉及的相关概念、技术讲解、服务介绍、趋势分析做了全面和基本的介绍,对一些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廓清。黄鸣奋的《西方数码艺术理论史》非常详尽地介绍了西方自1950年以来形成和发展的数码艺术理论,通过长期的积累和考察,作者掌握了大量的资料,从数码编程的艺术潜能、数码文本的艺术价值、数码媒体的艺术功能、数码文化的艺术影响、数码现实的艺术渊源、数码进化的艺术取向等层面全面剖析了数字理论的要旨。(www.daowen.com)
由于数字媒介的发展对视觉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很多学者从数字电影、电视、手机等不同类型的媒介,分析大文化背景下数字影像的发展与变革。比如:北京大学的张浩达教授,他撰写的《新媒介与互联网广告》比较深入地分析了网络电视和数字电影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观看特点;北京大学彭吉象教授的专著《数字时代的中国电视》,就国内外数字电视的发展做了全面的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的《手机革命:新媒体中的新革命》,对手机媒体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大胆的预测。
如果说上述论著都是从新媒体研究的角度对于相关领域进行总体介绍的话,以下学者则更侧重于视觉媒介以及相应的媒介视觉文化的研究。如复旦大学主编的《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阐述》(2005)以及相关的传播学研究;又如李晓虎关注数码技术所引发的“后技术影像时代”对现代以来的商业理性、单向度话语、大众传媒的突破等视觉文化的传播特征(《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后技术影像转型》);学者曾玉梅的《网络时代视觉传播对行为的影响》,从传播学的角度阐释了视觉传播对人们生产、消费、交往等多方面的影响;王永志的《对网络视觉传播的批判性思考》则从批判理论的角度指出网络视觉传播在给受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加大了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观点令人耳目一新。这些研究紧随当下媒介发展的新趋向,对很多新现象、新问题做了视觉文化的传播阐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