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考试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无论在考试的理论和考试的技术方面都有了可喜的进步。但不能否认的是,目前考试制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中,考试的某些功能被过分地强调了,而另一些功能却设有被充分地发挥。具体表现为:
(一)对受教育者能力的评价不够全面。目前的教育考试虽然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但就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而言,目前的考试目标仍然过于狭窄。以知识为第一位的传统教育及其一系列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考试目标的达成,对高层次的能力目标,如创造力等体现得仍不够充分;对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如个性、态度、情感等尚没有纳入考试的目标体系。
应试教育使教育的发展走向极端,偏离我国的教育目标、偏离人性、偏离全人的培养目标。考试本是教育的子系统,而今教育却变成考试的子系统了,将应付考试视为教育目的,这是考试与教育的异化;考试本是教与学的反馈,起调节、激励、控制的作用,为人的发展及其社会化服务,只是一种手段,但现在却成了追求的目标;学生的发展却成了其争取考试合格的手段。人们发展智力、能力是为了考试争取高分,而不是通过考试表现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考试中形成的自然关系变成了分数关系,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强制力。为了分数,必定要规范答题,势必造成考试忽略激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见解、创造思考、轻视或忽略过程,只看结果(分数)。因此考试内容远远达不到对个体总体素质的评价。
(二)偏重考试的常模参照性价值。常模参照性考试的特点关心的是考生测验分数的差异,以最大限度地鉴别出考生之间的差别为目的。在考试之前往往没有优劣标准,一个人的分数只有与其他人相比才能确定高低。由于常模参照性考试以平均成绩为标准来解释考试分数,必然导致对一半的考生有利而对另一半考生不利,一部分人因为考试而得到机会,另一部分人则可能因为考试而遭到不必要的淘汰。
常模参照性考试会造成个人之间不必要的竞争,同时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在我国的高考中,升入大学的仍然只有一少部分人,而多数落榜者的命运往往被忽视了,导致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因此必须认识到,服务于素质教育的考试不应该是选拔性的,而应该是通过分类的手段将受教育者安置到与他们的能力相适合的工作中去。因此对一个成功的素质教育体制而言,考试中没有失败者。教育者应该树立的一个理念是:素质教育中没有失败者,受教育者的失败即是教育的失败。(www.daowen.com)
(三)忽视了考试的描述功能和诊断功能。目前考试目的大都是选拔性的,教育者和家长关心的是如何使考生成为考试的成功者,而不重视通过考试和测验的手段对学生既有的心理潜能进行评价和描述。也就是说,教育者并不关心考生能不能成功,在哪些方面能成功,以及如何使考生成功。这是和考试的常模参照性性质有关的。
由于教育目标的变化,这就为教育考试提出新的目标。为培养人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就成为教育考试的重要课题,测验学术必须用教育目标的新理念,审视已有的研究成果,推进为现实服务的进程。
当前高考的形式远离高考测验目标。高考作为最重大的选拔考试,万人瞩目。高考是以测查考生学业成绩为主的纸笔考试形式,考试命题所依照的布鲁姆的教学目标为一维度,知识点为另一维度的双向细目表都说明,高考所能考察的只在认知方面,考察学生已学习的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所谓问题(各种题目)的智育能力(不是实用能力),只是对学习结果的测查。当前高考的这种纸笔形式无论怎样改革(3+X、或3+大小综合),很显然,按照教育目标的新理念,它对成功人生的必备的人我交往能力、情绪智能、创造智能等考察甚少。因此,高考作为选拔与录用人才的手段,不能实现对人的全面考察,高考作为选拔人才而言,是一个有偏的测验,其效度是极其有限的。作为选拔的纸笔考试,只能做到考核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智能问题的能力,必然造成选拔人的最大误差源,而现在却对此束手无策(录取时只看其中很小部分“死档案”,效果甚微)。保送甄选虽然作了一些这方面的改革,但由于权与利带来的腐败会干扰这一方法的正确实施,失去其公正性,同样会造成选拔误差。教育测量对纸笔考试提出一系列客观化方法,使其在一张试卷上公平,保证试卷的公平性,“分数面前的平等”,而不能保证测验目标的公正性,因而只能说公平而非公正,在体现教育目标上是偏颇的。当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教育目标不清及教育异化的问题:例如,(1)以应付考试、知识背诵为目标的教育;(2)能力的知识化,知识的记忆化,德育的知识化、形式化,社会认知、习惯养成缺乏;(3)评估的单一性——知识的背诵;(4)成绩等同于智力、等同于成功的错误观念,等等。其后果是使高考偏离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目标更远,引进的误差更大了。再加上以高考分数录取人才及现在的高考管理模式,造就出一批强大而有效的考试技巧训练队伍和猜押题人员,使考生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由此所造成的高考测量误差,是居于第二位的误差源,使高考对于测验目标的偏离更大。我们决不能为了维持高考这块“净土”,而使整个的教育目标受到偏转,使所有受教育者受到伤害。
如果将衡量学生“学生兴趣、学习方法、人事智能、价值态度、实用能力”等诸方面的内容加入到高考选拔系统中,那么整个大学的甄选系统将做如何改变,其各部分权重如何处理?现有的测量理论,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测验学者应放眼整个大的系统,才能使测验真正达到测量目标!因此摆在我们每一个测验学者眼前的任务十分繁重,也将是新世纪测验学术面临的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现在看来,这一任务尚无解决的端倪,但只要大家努力,我深信必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