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年轻教师焕发青春,灵魂永不老去

年轻教师焕发青春,灵魂永不老去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我们依旧渴望着自己的灵魂能够不生一丝白发。我这样描述其中的一位先生—我的语文老师刘家振先生:他不是名师,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教师。我深信刘家振先生就是我所倡导的这一类灵魂没有一丝白发的卓越教师,因为我在他身上感受到的,全然是教育的真实、良善与美好。我认为,要做到灵魂没有一丝白发,需要在营养、保健、诊疗三方面同时着力。

年轻教师焕发青春,灵魂永不老去

第一次见到“我们的灵魂没有一丝白发”这个句子,是在朋友的博客上。初读,心灵便受到了一次猛烈的撞击。细品,心中又多了一些优雅,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从每一个毛孔中溢出,直浸润得五脏六腑都充满了圣洁与崇高。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场合下,突然生成这样一句充满诗情与哲理的句子;我只知道,这样的一句话,一定有足够的力量,穿透历史的尘埃,滋养起无数人的心灵。试想,会有什么样的人,不渴望自己的灵魂没有一丝白发?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实在充满了太多的变化与发展。无论是朝向强大,还是朝向羸弱,总有许多不该改变的内容,因为各种各样的主观或客观原因而被迫发生了改变。于是,我们总会无可奈何地发现,许多人在岁月流逝中不仅苍老了容颜,更让自己的灵魂密布了皱纹、长满了白发。这样的衰老,使得无数的希望变成了失望,无数的豪情变成了悲情。

但我们依旧渴望着自己的灵魂能够不生一丝白发。我们渴望永远做一名纯粹的人、高尚的人、有价值的人。我们不愿平庸,不愿无所作为;我们渴望每一个日子都写满了诗意,每一个梦都缀满希望。我们深知,要做到这些,确实太难。但再难,我们也愿意尝试、愿意追求。

我之所以挑选这句话作为全书最后一节文字的标题,是因为我衷心地希望所有的教师—无论是卓越教师、优秀教师,还是成熟期教师,幻灭期教师、浪漫期教师—都能成为灵魂没有一丝白发的人。我知道我的这种想法过于自欺,但我坚信,卓越教师的队伍中,一定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灵魂没有一丝白发的人。正是这样的人,才让我们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希望,享受到教育的真诚、良善与责任。

是的,卓越教师就应该成为灵魂没有一丝白发的人!

《教师月刊》杂志创刊时,主编林茶居先生嘱咐我写一篇短文,推介一位对自己的生命构成积极影响的教师。我仔细盘点了十余年读书生涯中经历过的教师,发现绝大多数教师,虽然教给了我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却并未在我的心灵中留下永远铭记的深深印痕。只有屈指可数的十余位先生,或从正面给予我积极的人生启迪,或从反面给予我惨痛的教训。我感到,但凡那些能够对我的心灵以及生命构成积极影响的先生,无一不是拥有着崇高精神品质与丰厚学养的人。我认为,他们当属灵魂没有一丝白发这一类。

我这样描述其中的一位先生—我的语文老师刘家振先生:

他不是名师,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教师。他的全部价值,只在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我和我的学友确立了一座为人的标杆。

他属于标本式的中国书生,内敛而克制,儒雅而从容。从我做他的学生,到做他的同事,三十年的时光中,我似乎从未见过他在十步之外唤人,也没见他步履匆匆的行走,更没见他因为各样名利上的事儿跟人脸红脖子粗地争论。他从不邋遢,从不落魄,任何时候,都是军人般挺直着腰杆,以一种不卑不亢的姿态,认真而执着地生活工作。

他有一种从骨子里溢出的文人气质,这种气质令站在讲台上的他,平添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威严和尊严。做他学生时,我总疑心他和语文已经融合为一体,教文天祥时,他就是文天祥,教苏东坡时,他又是苏东坡。

他治学极为严谨,教了近四十年的书,教科书上依旧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工笔小楷。他听课评课不留情面,一句句地追问,常让少数混日子的同行汗流浃背。他近乎苛刻地强调着书写的工整、卷面的整洁,他认为写不出一手工整的汉字,就是愧对了文化,愧对了祖先。

他并不善于和学生交往,但他爱才惜才。他会在节日里安排师母烧出可口的菜,约几个他所欣赏的学生共同品尝。他会在气温骤降时,买了保暖的衣服送给他所得意的弟子抵御严寒。他甚至能自作主张强迫选错了科目的学生回到他所认准的轨道上去,他说年轻人不懂未来,需要他这样的老师掌舵。

他只以品德与才学论人,把做人放在比成绩重要无数倍的位置上进行强化。他反对一切的装模作样、弄虚作假,只把“说真话、做真人、写真情”当作教学与立身的根本。

…………

我深信刘家振先生就是我所倡导的这一类灵魂没有一丝白发的卓越教师,因为我在他身上感受到的,全然是教育的真实、良善与美好。当然,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并没有卓越教师这样的称号,而他也未有机会参评诸如特级教师之类的荣誉头衔。但这绝不妨碍他对自身教育灵魂的悉心呵护,他用自己的职业操守,滋养出没有一丝白发的纯洁灵魂。

由卓越教师这个名词概念而联想到我的恩师,对我的思维而言,只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线性关联。这二者间,几乎只间隔了一个等号的距离。但这样的关联,常常具有不可替换性。倘若将主人翁更换成一位心灵满是白发的教师,则二者间的距离,便是天壤之别。

教育现实中,向来不缺乏心灵长满白发的教师。形成白发的原因,也无外乎先天与后天的营养不良。我无意于探究这方面的病因,我只希望通过对灵魂没有一丝白发的卓越教师的描绘与分析,尽量挖掘出卓越教师心灵成长中的滋养秘方,使其能够为更多的后来者服务。

我认为,要做到灵魂没有一丝白发,需要在营养、保健、诊疗三方面同时着力。

灵魂之发健康与否的关键,当然在于心灵的营养成分是否能够满足其成长的全部需求。这些建立在专业阅读、专业思考、专业写作基础上的营养成分,其获取与制作的方法,在前面的文字中,都已进行过细致的探究,此处无需赘述。我只想强调一点:获取与制作营养液的过程,绝不是短时间行为,不可一曝十寒。只有长期不懈地坚持,才能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地供应养分。

灵魂之发的保健之法,亦无特殊秘密。无外乎内服教育精神、教育情感之营养元素,外涂教育智慧之营养物质。卓越教师懂得从何处采撷这些营养品,也懂得在什么样的时刻,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营养呵护。卓越教师不会像爱美却不懂美的小女生,面对满头秀发却不知如何收拾点缀。卓越教师知道自己的灵魂属于什么样的发质,也就懂得用什么样的护发品护理它,使它既不干燥,也不油腻。(www.daowen.com)

卓越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差异,或许主要体现在灵魂之发的诊疗上。卓越教师从不会懈怠灵魂之发的自查工作,而是将这样的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卓越教师所追求的灵魂没有一丝白发,不是在发现了白发后将其一拔了之,而是在毛囊开始出现病变之初,便立刻检查灵魂之发的营养与保健用品,适时调整其中的某些滋养成分,使其起到从源头处根治的目的。在完成这样的工作时,卓越教师会放开眼光,不仅关注自己正在使用的各种营养品,还关注其他卓越教师的营养品,关注营养品的源头是否遭受污染,关注营养界是否发明了更有价值的新产品。这样的关注,将保证卓越教师始终能够获取最有价值的灵魂之发的营养材料。

我当然希望自己的灵魂没有一丝白发,我更希望所有的卓越教师、优秀教师的灵魂同样不生长一丝白发。我在本书中着力探究的青年教师心灵成长之旅,其最终目标正是走向灵魂的健康与强大,而非走向灵魂的衰老与憔悴。我希望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享受当下教育的幸福,同时享受心灵健康成长的幸福。

我想,我们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拥有一种纯粹的理念: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为了这样的目标,我们需要相信岁月,相信我们所播撒的教育理想的种子。我们无需刻意追求崇高与卓越,甚至无需刻意经营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我们能够做的,其实只是怀揣了神圣的教育理想,在教育现实的土壤中,脚踏实地地耕耘、播种、养护、收获。我们无需焦躁,无需过于功利,我们不过是在进行我们应该进行的工作,履行我们应该履行的使命。

我作这样的抒情,绝非我完全接纳了当下的教育现实。其实,我深知,在当下的教育大环境下,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就如同说是过一种无工业污染的生活一样地难以实现。但我还是愿意相信,一切的不合理都会消除,教育总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这是世界潮流的必然。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只无所事事地等候,期待着救世主的突然惠顾,等待着一觉醒来,世界便改变了模样,绝对无法实现。教育的幸福,需要一种推动,需要有一大批人的抗争与呐喊。卓越教师有这样的责任与义务去传播这种声音,更有责任和义务,投入到这样的行动中去。这样的行动,无须流血牺牲,需要的,仅仅是站直了身体,在课堂上宣扬,在生活中争取。

即将结束全文时,想到了同学聚会时听来的几个段子。透过这几个段子,我更感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灵魂没有一丝白发的重要意义。

这几个段子,都是有关学校教师管理方面的:

其一:

东部发达地区的一所学校,让学生给教师打分,然后再将这些分数张贴到网站上。用那所学校的校长的话来说,就是用这样的行动,逼迫那些得分最后几名的教师自动卷铺盖走人。

其二:

江南某地的一所学校,每年都用烦琐到极致的量化考核,将教师一个个排队。再用每年三十多位新招教师,将排名靠后的人一个个挤出教室,让他们在羞愧中或自动走人,或靠边赋闲,或背水一战,争取来年。

其三:

江北某地的一所学校,则因为某位五十多岁的老师不听话,停了他的课,让其成为专职的作业批改员,让他灰溜溜地为年轻教师做助教。

我在这几个段子中,读出的全是苍苍白发。这些白发,既有遭受末位淘汰的教师的,也有用各种手段淘汰了他人的管理者的。他们的灵魂,都早已衰老不堪。因为他们的血管中,都缺少了教育的新鲜血液。

最后,请允许我以权谋私,检点一下自己的灵魂。我虽然只是一个普通教师,但我更愿意把自己放到整个中国的教育事业中来看待自身的价值。当我置身在一所学校之外来看学校,看学校中的一切风雨时,我便能够获得一种相对平和的心境。我常想,当我的工资能够养活自身和家人后,我该追求的,绝不能是他人鼻息下的名利恩赐。借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说,当我的生理需求获得满足后,我该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求,绝不能扭曲自身,继续去追逐只满足生理的物质利益。

我绝不是唱高调,而是一种生活中的真实想法。我一直仰慕苏轼,仰慕他那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与超然,仰慕他疾恶如仇的品德与节操。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固然没有能力只手扭转乾坤,但我可以尽我的力量来营造光明。我觉得,不向世俗低头,不为邪恶推波助澜,就是我为这世界,尽了应该尽的力量。

屈原感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贵族身份,更是因为他的知识分子的良心。在荆棘密布险阻重重的教育生存环境下,我们这些已然在铁房子里醒来的人,总是要呐喊的。我们的呐喊,既不是为了显示我们的高尚,也不是为了证明我们的醒来,它的价值,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解救我们自己。

我认为,教育的环境确实不尽如人意,可是,唉声叹气于事无补,灰心丧气更是徒增烦恼。救世主不会永远出现,凄风苦雨也不会长盛不衰。我们只有真正行走起来,以一名卓越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一点点拨开教育的迷雾,发现教育的真实,再在此基础上,播种自己的教育幸福。

似乎不用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的,用不着这么悲壮。在这耕耘的路上,前方已有无数光明的火把在照耀,身后,又有无数的脚步在跟随。那就让我们怀揣一颗对教育的虔诚之心,跟上队伍前进吧。向前,向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